写历史好多年了,也结识了一大堆爱读历史的朋友,有人就会问,普通人读历史需要注意什

采蓝说历史 2024-11-20 22:04:01

写历史好多年了,也结识了一大堆爱读历史的朋友,有人就会问,普通人读历史需要注意什么? 有时候,我也是很调皮的,所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一定要做好被侮辱智商的准备。 为啥咱会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看到的很多历史都是真假难辨的,或者说是被人为化妆了的。 咱随便举一个例子,就是下图中的谢安,谢安在史书中的形象,以及在民间约定俗成的名声是什么,大家看看图片上的那些备注文字就基本知道了,什么“最完美的男人”这样的标签都贴上去了,够高大上了吧! 但是,真实的谢安是什么样呢? 谢安的前半生给人一种淡泊名利的感觉,整天就是搞文艺沙龙,并没有从政的意愿。是他真的无心功名吗?不是的,是他们家的码头只有那么点——东晋豫州,豫州当时的话事人是他哥谢万。相当于他们家就开了这么一个厂,已经有人在当厂长了,其他人就没必要过多掺和了,当个纨绔子弟挺好。 东晋的历史跟桓温的凭实力创业息息相关,在桓温的不断奋发有为和谢万的丢人现眼对比之下,他们谢家的地盘差点保不住了。谢万病逝之后,才在外甥女褚蒜子——东晋有名的女王的扶持下,年过40的谢安才紧急出仕去江湖救急,希望能保存他们谢家那点利益蛋糕。 谢安出仕的第一站是到桓大司马那里进行培训,所以谢安一辈子对桓温这个“座师”怕得要死。 然后,谢安借着给兄弟奔丧离开了桓温,又在外甥女褚蒜子的运作下直接进入了东晋中央。 没过多久,桓温就到了生命的晚期,开始寻求各种权力突破,然后后世的史书给谢安脸上贴花,说他和王坦之等不畏强权、谈笑风生,镇住了桓温,从而挽救了东晋。 真实情况是啥呢?是这货看见桓温大老远就下跪,就一点也不讲究地自称为臣,把桓温奉为国君级别。 新亭会晤的时候,他为什么那么没有压力?因为他早就表态了嘛,他知道桓温不会杀他,所以搁那装十三呗! 请大家记住,真正对抗桓温篡权的两个大佬是王彪之和王坦之,也就是太原王氏和琅玡王氏这两个家族,跟陈郡谢氏没一毛钱关系! 还有一个细节,谢安这货从小到大都喜欢装叉,走到哪里都喜欢带着歌舞团走。在桓温当权的那些年,他敢吗?他为什么突然消停了呢?迎合领导的作风呗!等到桓温一死,他又开始了!歌舞团的小姐姐们又迎来了另一个春天。然后史书给他安排的是,他为了哀悼死去的兄弟,所以十年不唱歌、不听曲,要脸不? 还有他掌权之后,大搞面子工程,死了多少人?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但是最后不能让他沾灰,所以史书只能解释说,他干这些破坏民生的事,老百姓还挺乐意,太有魅力了。瞧瞧,读书人这支笔太恐怖了。 包括后来的淝水之战前夕,人家前秦带着绝对优势来打你,你啥应对策略都没有,啥具体方案也没有,准备工作也不好好做,别人来问你,你就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说不要慌,然后到风景区去郊游、去跟别人下棋赌别墅……干事真的有你谢安这么干的吗? 但不管怎么说,这货的运气是真的好,他不行,但他侄儿谢玄是真的可以。如果不是他侄儿谢玄拼死成就了他的千古之名,这货的历史名声不会比曾被誉为“江左孔明”的殷浩好多少…… 突然想起,曾有一个朋友买了一张刮刮乐结果中了几十万,然后仿佛他就成了博彩专家。谢安这货多少有点这味道。 谢安后世的名声为什么会这么好?因为历史文化的需要!跟可供普通人参考的生活逻辑没有任何关系! 自古笑贫不笑娼,一个一辈子my但从未被公安抓住过的女人,一辈子赚了很多钱,所以也就成了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这大致就是所谓的谢安风流!

0 阅读:1
采蓝说历史

采蓝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