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李文璇李家澍
编者按:近日,山东考古再迎重大发现,位于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的东安古城揭开神秘面纱,被确认为一处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建史、近3000年城市史的重要遗址。东安古城是如何发现的?它为历史上的多少“未解之谜”提供了答案?记者采访了东安古城主要发现和研究者、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任相宏,并前往东安古城现场一探究竟。
将战国时期的齐国盖邑“定位”在东安古城,是此次考古发现的重要结论之一。此前,不少学者认为盖邑应为沂源县中庄镇盖冶村——“冶”与“邑”发音相近,这很容易让人觉得“盖冶”之名即“盖邑”演变而成。
根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的盖城和盖县治所系盖邑延续而来。然而,任相宏等人在盖冶村进行调查时,并未发现相关遗存,只找到了汉代冶铁遗物。正在众人灰心丧气之时,东安古城出土的一枚汉代铁印又点燃了他们“寻找盖邑”的希望。
11月8日,记者在沂源县博物馆看到了这枚铁印。它长7.6厘米、宽7.4厘米、通高6.7厘米,上小下大、呈台状,上下两层均为覆斗形,通体锈蚀较重,印面刻有阳文“盖侯馬久”四字,也因此被称作“盖侯马久”铁印。
从外观上看,“盖侯马久”铁印是一枚“非同寻常”的印章:汉代官印又被称作“方寸印”,通常说来尺寸应仅在2.2至2.4厘米见方,且以阴文入印文,而“盖侯马久”铁印显然与那些小巧精致的官印“对不上号”,印文还是阳文。那么,它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我们发现,‘盖侯马久’铁印与现存已确认为烙马印的印章极为相似,尤其是与上海博物馆所藏的“遒侯骑马”烙马印尺寸相当、风格相同,且印章不设边框,整体设计适应火烙的应用需求。”任相宏等人据此推断“盖侯马久”铁印也是一枚烙马印。
看来,“盖侯马久”铁印是用来给盖侯豢养的骏马“盖戳”的。根据《史记》的记载,盖侯国是西汉景帝时所置,首位盖侯是景帝王皇后的哥哥王信。这个诸侯国总共只延续了33年,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夺去了半数列侯的爵位,盖侯就在其中。而今,“盖侯马久”铁印的出现,是这个“短命”的侯国存在于东安古城的历史证实。
历史地名往往存在沿袭的特点。“由此,商代的盖地即奄地,秦汉时期的盖城和盖县治所,以及战国时期的齐国盖邑,自然也极可能位于东安,而盖冶则更像是盖侯的一处冶铁之所。”任相宏说。
翻开史书的下一页,魏晋时期的东安古城可明确为东安郡之所在,东安一名也正源于此。隋开皇四年(585年)废郡设县,东安郡随之转为县城;大业十年(614年)去县,此后,东安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现在,东安古城的历史脉络与性质已清晰地在我们眼前浮现出来,一些历史事件也获得了鲜活的实证材料。”任相宏说。东安古城的神秘面纱已然揭开,但基于我国的文物保护政策,考古工作者们并未对东安古城开展大规模的正式发掘。现在的一些推理,还有待于将来进一步验证。
如今,沂源县宣传和文保部门忙于接待一批批的访客,既辛苦又兴奋。东安古城的发现确认,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对外宣传题材,但如何讲好古城故事,可能是近期需要好好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