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来的气温,飞上天的羽毛……羽绒服选择涨价

上观新闻 2024-11-20 11:24:11

“都11月份了还穿着这个,生意好不好可想而知。”指了指身上的衬衫,柳建红对记者说。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羽绒服生产和销售集散地,浙江平湖素来被视作羽绒服行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当地人也更习惯将平湖·中国服装城市场唤作“羽绒城”。在平湖和羽绒服打了30多年交道,柳建红是羽绒城里的老资格。对于今年截至目前的生意,柳建红直言不讳:行情不好。

迟迟冷不下来的天气和一路飙涨的原材料价格,是“行情不好”的主因。不仅仅是柳建红,羽绒城内和她抱持相同观点的商户不在少数。不过,无奈之余,不少商户也认为此番震荡或将奏响行业又一轮洗牌的序曲,倒逼行业进一步从“卷价格”转向“卷品质”。

被压缩的窗口期

较强冷空气上周末起一路南下,长三角大部降温明显。“虽迟但到”的冷空气显然无法挽回已经迟到的羽绒服销售旺季。一个最直观的证据是,记者在上午9点30分驾车抵达平湖羽绒城时,市场的停车场里仍有大量空位。

“往年这个时候别说市场里的车位了,周边的马路全都堵得死死的。”柳建红表示,按照以往的经验,每年国庆节前后,羽绒城内就要开始忙碌起来了。进入11月后,随着前来选品的采购商蜂拥而至,羽绒城的客流量更是肉眼可见地上升。相比之下,眼下各家店铺每天虽然也时有客人进出,但相较往年仍显得冷清许多。

从某种意义上讲,羽绒服是一门靠天吃饭的生意。最能够刺激羽绒服销售的,无疑是天气。相应地,缺少了冷空气的加持,羽绒服的市场需求则注定疲软。记者到访时,羽绒城里穿着短裙、衬衫的女店员和女老板似乎也成了“行情不好”的另一注脚。

在羽绒城商户戴诗卉看来,羽绒服销售的窗口期其实并不长,长三角地区更是如此。今年入秋以来延续至今的反常高温,事实上已经大幅缩短了这一窗口期。立冬过后,各地气温依旧坚挺,即便未来真的有寒潮突然降临,也只能刺激一时的消费。放诸全年的销售,拉动依然有限。更何况,根据气象部门的研判,今年出现“暖冬”的概率极大。

戴诗卉认为,按照目前的气候条件,终端零售商的进货策略可能将进一步趋于保守:“气温下不来,秋装依然是销售主力。站在零售商的立场上,现在如果大规模上架羽绒服,反倒可能压缩了秋装的市场空间;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只要天气还不够冷,大衣和夹克就已经足够过冬,未必需要新添置一件羽绒服。”

水涨船高的成本

在平湖羽绒城,“涨价”成了这个本该是旺季时节的头号关键词。

日趋透明的市场,让价格不再是羽绒城各家商户讳莫如深的秘密。和柳建红一样,徐瑶也在平湖经营了多年羽绒服生意。她告诉记者,今年单件短款羽绒服的批发价较去年普涨至少30元,长款的涨幅则在70元上下。而鹅绒价格上调幅度更甚,短款和长款分别上涨100元和200元左右。按照徐瑶的说法,羽绒城里的商户基本都是这个涨幅。

徐瑶所言非虚。记者在羽绒城内走访了多家商户,给出的数字基本一致。柳建红表示,过去批发价在400元档位的长款羽绒服就已经很难卖了,而今年相同款式的羽绒服成本价就已经达到了380元左右。

相比波司登、加拿大鹅等国内外一众“大牌”,平湖羽绒城内销售的产品除了部分贴牌代工外,主要面向二级批发市场、连锁商超和零售门店。这些所谓的“白牌”羽绒服,并不具备太多的品牌溢价,因此批发价出现数十元的涨幅已堪称“天量”。传递到终端市场,其涨幅无疑将更为显著。

此次涨价的主因,是持续上涨的羽绒原材料价格。据戴诗卉回忆,羽绒价格在去年末就已经出现上涨苗头。但是彼时已接近羽绒服销售季的末期,加之各生产商普遍手握部分库存,因此行业内并未过多在意。然而,此后羽绒价格却继续一路蹿升,让包括戴诗卉在内的几乎所有羽绒服生产商都倍感意外:“端午节是羽绒服生产的一大节点。而今年端午节前后,白鸭绒的价格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最高点。当时我们就意识到,涨价已经在所难免。”

如此巨大的涨幅,在柳建红的记忆里前所未有。以市场主流的国标90白鸭绒为例,其5月下旬的市场价格在480元/公斤左右,6月一度达到540元/公斤左右的高位。进入11月后,价格虽稍有回落,但目前仍稳定在520元/公斤上下。中国羽绒行业互动平台“羽绒金网”的数据显示,11月18日90白鸭绒的价格为519.82元/公斤;作为对比,去年11月30日90白鸭绒的价格为407.64元/公斤。

“水涨船高,价格永远只能跟着成本走。”柳建红说。

不卷价格卷品质

一边是下不来的气温,另一边是飞上天的羽绒价格。旺季不旺,似乎已成定局。徐瑶略显无奈地表示,今年的目标是争取保本或是少赔钱。

不过,生意终归还是要继续。徐瑶认为,新一轮的洗牌或许已经在酝酿中,平湖羽绒城里各家商户曾经引以为傲的“极致性价比”未来可能不再具备竞争力。相反,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撬动中高端市场才是出路:“成本往上走,市场需求往下走,利润已经很薄了。这样的情况如果还是一味执着于‘卷价格’,只可能把自己给‘卷死’。未来的出路,还是要靠‘卷品质’。”

戴诗卉同样认为电商渠道主导下的低价策略,如今也已经快要到“退版本”的时候了。她主攻的“中大淑”(注:即中老年女性消费者)女装市场,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线下实体门店开始逐渐回潮。相比过去大杀四方的电商,“小而美”的实体店对于款式、设计和上新频率的要求更高。相应地,其利润空间也更大。

“要不断给市场提供新的东西。”戴诗卉如此总结。

柳建红也有类似的观察。她发现,曾是采购主力的二级批发市场如今正渐渐式微,各地的小型零售商却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市场里,“以前我们是不爱做这些零售商生意的。这个款拿几件,那个款拿几件,总量太小,不爽气。但是现在在终端市场,最有活力的恰恰是这些路边的服装店、精品店”。

柳建红认为,如何适应这种“小单快反”的模式,或许将成为他们这些做惯了羽绒服生意的“老江湖”必须要面对的新课题。柳建红并不完全认同所谓“消费降级”的论调,高品质的产品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一如羽绒服是严寒中的“刚需”,品质也是让这门做惯了的老生意延续下去的“刚需”。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