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08年金融危机里面的操作,回头来看还是相当成功的,采取行动非常果断、迅速,而且在预期管理,信心传导上面很有技巧,现在如果你经常看外资研报和财经新闻的话,总是能看到”bazooka“火箭筒这个词,现在特别指代all in级别的大规模刺激政策
那么为什么叫“火箭筒”呢?典故是什么?
典故其实是保尔森对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说的话,他通过火箭筒做比喻,在参议院面前寻求更大的权利(无上限的政府买入),且绝不能设置救助买入的上限,否则市场会认为这就是止损线,从而变为无效的买入
后来,这成了最最最经典的金融救市理论——权力越大,用到权力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你口袋里有一把玩具手枪,你可能早晚会把它掏出来。但如果你有一支火箭筒,而且人们也知道你有火箭筒,你也许就不会用到它了。”
不知道当下的我们,是否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