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12丝绸南路唐蕃古道

边地星 2024-11-04 13:39:08

“唐蕃古道”始于唐王朝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终于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全长约3000余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其大致路线是:从长安沿渭水北岸越过陕甘两省界山“陇山”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溯渭水继续西上越鸟鼠山到临州(甘肃临洮)。从临洮向西北而行,经河州(甘肃临夏)渡黄河进入青海境内。再经民和、乐都、西宁、日月山、倒淌河、切吉草原、大河坝、温泉、花石峡、玛多,翻越巴颜喀拉山口至青水河,渡通天河,过当曲,自唐古拉山口至聂荣、经黑河(那曲)、当雄,抵达拉萨。

整条古道横贯中国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五省区,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西域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联通西南诸国,远走西域中亚,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亲率40万大军西征,包围“车我真山”(今祁连山八宝河上游),重拳出击盘踞在此的吐谷浑10余万人马,最终因双方力量悬殊,吐谷浑投降归顺隋朝。隋军破吐谷浑后以其地置西海、河源两郡,西海郡治就在伏俟城。隋末中原战乱,烽火四起,隋王朝摇摇欲坠,没有力量顾及边疆,吐谷浑人又返回根据地,重整旗鼓,仍以伏俟城为王都。

直到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浑被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所灭,伏俟城作为吐谷浑的王都所在地,前后至少存在了120年之久。吐谷浑时期的“吐谷浑道”,又称为“青海道”。青海道作为唐蕃古道的先驱,是丝绸南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道向南为河南道,通向益州(成都)平原一带,继而向东沿长江而下到达建康(南京),直达南中国海;另一条道是向南过玉树,进入西藏,再由拉萨向西南而行,进入尼泊尔、印度。青海道在吐谷浑和唃厮啰时期尤为鼎盛,甚至与河西走廊主干道同等重要,河南道与唐蕃古道连接青海道,是青海道的延伸,像一条飘扬在高原的硕大丝绸,沿途数以百计的古城、烽燧、墩台、驿站、牧场、寺庙、渡口、桥梁将这条飘带连接起来,构成了通向四面八方的高原路网。

吐谷浑王国国都伏俟城作为丝路中转站和给养点与西域龟兹、波斯、于阗等国相继交好,为行旅、商人提供休息驿站;在沿线设立清水川、浇河、赤水、吐屈真川四大戍地,重兵防守,保护商业贸易,确保中西交通安全。吐谷浑人多以丝绸之路中介者的身份介入丝路贸易。史称“与旁国道,则使旁国胡为胡书,羊皮为纸……其言语待河南人译然后通。”吐谷浑人还善于做买卖,他们的商队经常出没于益州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公元553年,由东魏(都邺城,今河南安阳附近)返回的一支拥有驼、骡600头、240人的庞大商队,一次就运回数以万计的杂彩丝绢,当然他们去时也是满载各种货物的。史称吐谷浑人曾得波斯良马,由此可以反映他们和波斯也有贸易往来。

1956年在西宁隍庙街曾一次挖出近百枚波斯萨珊王朝和俾路斯王朝(公元457—483年)时的银币,就足以说明吐谷浑人控制的这条东西贸易通道在当时是多么的重要。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西走廊一度战乱频仍,阻塞不通,东西商旅往来多取道祁连山南,经青海后西达南疆。这样,伏俟城就成为这条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枢纽。“伏俟城”四通八达,曾是唐蕃古道之重镇和交通枢纽,它东连西平(今青海西宁)、金城(今甘肃兰州),南下可达益州(今四川成都),西通鄯善(今新疆若羌),连接四方,绵延千里。

在今天的敦煌莫高窟45窟壁画中,有一幅“焉支山万国博览会”壁画。1400多年前的农历六月,甘肃张掖山丹焉支山下上演了一场载入史册的“盛宴”。雄才伟略的隋炀帝沿渭河,越陇山,离开洛阳3个月后,隋炀帝和一行文武百官、宫女后妃、僧尼道士、舞乐演员进入了今天的渭源县。隋炀帝是从青海前往张掖的,走的正好是青海道(吐谷浑道)。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父子逐鹿中原,建立了大一统的大唐帝国。唐贞观九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派李靖、李道宗、李大亮、侯君集、等将领攻打吐谷浑。吐谷浑遂归附于唐朝。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自此成为唐朝属国。=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公元617—650年)继位。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前往唐朝首都长安,拜见唐太宗,并请求联姻和好。唐太宗也派出使臣前往吐蕃回访,但未答应联姻。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次派大相(宰相)禄东赞携带金、白银及其他珠宝数百件,前往长安求婚,唐太宗审时度势,答应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作为国舅,专程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双方结为甥舅之邦,不仅播下了汉藏友好的种子,也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一页。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应吐蕃之请,唐王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往吐蕃,从而成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桩盛事,唐朝与吐蕃间使臣不断。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畅通无阻,见证着汉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大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俩位弱女子应当是中原柔美女子的杰出代表,她们为了和平稳定,汉藏友好,历经艰险,进入藏地。化干戈为玉帛,开启藏地文明之光,使得西藏政治、文化、艺术与中原进一步交流、交融。

唐蕃古道绵延3000公里,传颂了1300多年。从此以后,这条战争通道、游牧通道、通商通道变成了政治通道,友好通道,贸易通道,这条通道沿着文成公主进藏路线,驿站连绵,安全稳定,和亲、使臣、商贾、僧侣往来不绝。这一条古道承载着属于它的历史使命不断向前。唐蕃古道不仅仅承载着商贸、文化,还有和平。唐蕃古道的开通,既加深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往来,又在中国与印尼之间打开了一条大通道,这条大通道就是唐蕃与蕃尼两条古道的连接,不仅成了当时汉藏交通的“热线”,而且还与泥婆罗道相连,进而贯通了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诸国的联系,可谓功高至伟。

古丝绸之路至兰州后,有三条道路可达西域。其中两条都是从兰州折向青海翻祁连山脉出扁都口到达张掖,究其原因应该是在汉唐时,乌鞘岭天堑的难以逾越。或者是当时那一带战争频仍,环境险恶,地瘠民贫。所以选择这条路远走西域,实现了从唐蕃古道到丝绸之路的伟大跨越,意义非常的重大。这条古道的重大意义绝不仅仅限于道路本身,而在于当时乃至以后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它起着维系唐蕃甥舅情谊、加深和强化藏汉两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今天的甘青公路、兰西铁路、青康公路和青藏公路的行进路线,大体上是沿着唐蕃古道前行的。唐蕃古道作为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之一,横贯我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这条大道的起点是唐王朝的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终点是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5个省区,全长约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它的大致路线可以分为古道东段,:从长安出发,沿渭水北岸越过陕甘两省界山“陇山”到达秦州(甘肃天水),溯渭水继续西上越鸟鼠山到临州(甘肃临洮)。

从临洮西北行,经河州(甘肃临夏)渡黄河进入青海境内,再经龙支城(青海民和柴沟北古城)境内西北行到鄯州(青海乐都)。由唐都长安通向“世界屋脊”的“唐蕃古道”西段山高路险,气候严酷,至今仍然是人烟稀少的牧业地带。从青海西宁经共和县、兴海县、贵南县、同德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进入今天四川境内经阿日扎部落到(色须)石渠县再到玉树县进入今天西藏境内经囊谦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巴青县、索县到柏海(那曲)地区,再经过当雄县到达逻些(拉萨)。

唐蕃古道一头牵着繁荣昌盛的农耕文明,一头连着雪域高原的游牧文化。从中原内地到陇西高原,再到雪域高原,远走尼泊尔、印度、西域等地。唐蕃古道有“丝绸南路”之称,在这条大道上,驿马飞驰、和亲纳贡、贸易交流、僧侣往来,这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文化传播的千年古道。千百年间,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主权行使、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中起到了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