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8月,上海中共的领导人秘密开会,白鑫为了邀功请赏,他提出能帮助国民党抓到伍豪(周恩来化名)、彭湃等共产党要人,奇怪,为什么特务会准确的认出中共地下党的名字?
1929年的上海,弥漫着硝烟和恐惧,繁华背后,暗藏着不易察觉的波澜,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它的中心,是一个名叫白鑫的人。
湖南常德的白鑫,曾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他原本是个怀揣梦想的年轻党员,参加过南昌起义,一路奋斗,最终成为了中共中央军委的秘书。
大革命的失败,白色恐怖的蔓延,击垮了他的心理防线,恐惧,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他,最终将他推向了深渊,他选择背叛。
白鑫通过在南京的一个服装厂工作的亲戚,认识了一位名叫范争波的国民党上海情报部门的头目。
他主动献上情报,表示可以帮助国民党抓捕中共重要人物,其中包括周恩来(化名伍豪)和彭湃。
1929年8月24日,一个看似普通的下午,却成为许多人最后的时刻,白鑫以开会的名义,将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中共高级领导人骗入陷阱。
周恩来因事缺席,躲过一劫,会议中途,大批国民党特务冲入会场,根据白鑫提供的名单,将与会人员悉数逮捕。
消息传出,中共中央震动,那些被抓的同志,都是我们党内很关键的人,他们的离去对革命运动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
周恩来得知真相后,悲愤交加,立即下达了锄奸令:不惜一切代价,铲除叛徒白鑫!
营救行动迅速展开,陈赓是中共特科的领导,他通过在国民党里工作的杨登瀛,搞清楚了彭湃他们被关押的地方和被执行死刑的日子。
但是,敌方的防守太严密了,再加上运武器的大巴车被卡住了,所以营救行动没成功。
8月28日清晨,彭湃等同志英勇就义,营救失败,更坚定了周恩来铲除白鑫的决心,白鑫深知自己罪孽深重,早已躲藏起来,由范争波亲自保护。
地下党费了好大力气,可就是没摸到他的行踪,追捕陷入僵局,地下党决定改变策略,启动“B计划”:长期潜伏,伺机而动。
1929年9月下旬,惊弓之鸟般的白鑫因头痛难忍,来到上海达生医院就诊,他怎么也没想到,给自己看病的医生柯达文,竟然是位中共地下党员。
柯达文迅速将这一消息告知陈赓,白鑫生性多疑,在柯达文短暂离开取药的间隙,便逃之夭夭。
陈赓让柯达文继续和白鑫保持联系,慢慢来,等待更大的收获。
不久后,白鑫又给柯达文打了个电话,约好在法租界那家饭馆碰头,柯达文这次面对白鑫的考察,不仅从容不迫,还巧妙地获取了更多关键信息。
白鑫对柯达文的怀疑逐渐消除,甚至主动提出资助柯达文扩大医院规模,并给了他500元。
柯达文将这笔钱如数上交党组织,经过几番了解,柯达文大致锁定了白鑫藏身的地方,就是霞飞路全坊4弄43号。
深入险境,杨登瀛与叛徒结为朋友,柯达文的情报为锄奸行动提供了关键线索,要进一步掌握白鑫的行踪,还需要更深入的渗透。
陈赓想到了杨登瀛。
杨登瀛,这位在中共历史中首个非党员的情报人员,利用他独特的身份和广泛的人脉,在国民党内游刃有余。
陈赓将锄奸任务交给了杨登瀛,杨登瀛很快与白鑫建立了“友谊”,他就像个关心朋友的人,劝白鑫待在范公馆里,别随便出门,免得遇到危险。
同时,他紧盯着白鑫的动向,白鑫很快获得了去意大利躲避麻烦的许可,他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杨登瀛。
白鑫的逃亡计划,为锄奸行动提供了最后的机会,周恩来对陈赓说,白鑫走之前,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掉他。
杨登瀛得知白鑫的具体逃亡安排后,敏锐地察觉到计划的漏洞。
他“好心”地提醒范争波,将汽车停在公馆门口容易暴露目标,建议将车停在50米外的弄堂口。
1929年11月11日深夜,一切准备就绪,锄奸小队在狭窄的巷子里悄悄埋伏,耐心等待着目标现身,快到十一点的时候,白鑫带着他们七个朋友悄悄地从后门溜出去了。
正走着,突然传来一阵枪响,白鑫、范争波的弟弟和两名特务当场毙命,范争波和白鑫的妻子身负重伤。
这起在法租界核心区发生的刺杀案,立刻在上海传得沸沸扬扬。
国民党秘密部门调查了这件事,但一直没找到答案,这个案子最后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白鑫的投敌行为,让中共地下组织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中共地下党并没有被吓倒,他们依靠坚定的信仰、严密的组织和灵活的策略,最终成功铲除了叛徒,维护了党的利益。
这次锄奸行动,展现了中共地下党在情报工作、组织动员和战略决策方面的卓越能力。
柯达文的“长线钓鱼”、杨登瀛的“义结”叛徒,以及锄奸小队的果断出击,环环相扣,最终实现了目标。
在那个充满危险和挑战的年代,中共地下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忠诚与勇气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