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秋,远在美国的冯洪志收到邀请,参加在北京即将举行的纪念父亲冯玉祥诞辰100周年的活动。
冯洪志心情激动得无以复加,自从他在美国定居以来,无时无刻都想着何时能够重归故土,如今终于有了一丝契机,冯洪达回国后,与在国内的亲人会面,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就连邓小平也听说了冯洪志从美国回来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发出邀请,希望能与冯玉祥的后人见一面。
图|冯玉祥与儿子冯洪志
冯洪志一听说是邓小平要与他们见面,心里十分高兴,他对孩子们说:
“你们的爷爷在北伐时期曾和邓小平爷爷共过事,现在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世界闻名的风云人物,可以见到他真是莫大的荣幸。”
9月14日,冯洪志在人民大会堂如愿见到了邓小平,大概也是因为第一次来这样庄重的场合,大家都静静地没有说话。
倒是邓小平仿佛与老友碰面一样,一见面就环顾四周看了一眼,问了一句:
“老大怎么没有来?”
邓小平问的“老大”,指的是冯玉祥的长女冯弗能,当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邓小平与冯弗能曾有同学之谊。
“大姐弗能已经去世了。”
邓小平轻叹了一声,慢慢地回忆道:
“你大姐是我在苏联中山大学的同学,当时她和蒋经国是我们班年纪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
图|邓小平
也正是就这这个话题,邓小平与冯洪志简单地谈了谈,还说起了冯玉祥将军当年很多事情,冯洪志虽然自幼在父亲身边受教,但有一些事情连他也知道的不细,反而是邓小平侃侃而谈,让冯洪志生出了很多亲近之意。
谈到最后,邓小平主动问道:
“你在生活上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说。”
见邓小平问,冯洪志也主动说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俗话说,落叶归根,我年纪大了,没有什么愿望,只想回国定居,也可以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出一份力。”
不过出乎预料的是,邓小平沉吟了一阵,却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耐心地劝慰道:
“我倒是觉得你不用着急回来,你在国外那么多年,各方面的人都会接触,对国外的事情很熟悉,可以起到国内起不到的作用。”
话说到这里,冯洪志的眼前似乎一亮,看着邓小平笑盈盈的脸颊,他仿佛明白了什么……
邓小平赋予冯洪志两项任务:
“一是为祖国统一做点事,二是为‘四化’建设做点事。”
冯玉祥:长大后,要做一个有本事的中国人冯洪志虽然在海外生活多年,但对祖国依然有着很深的眷恋之情。
这全都得益于父亲冯玉祥从小的教育。
尽管冯玉祥位高权重,但对子女自始至终要求都很严格,因为担心子女们未来沾染上纨绔子弟的恶习,所以冯洪志幼年时便住过茅草屋,还在山上放过羊。
图|冯玉祥
那时冯玉祥虽然为南京政府的高官,但家里从来也没过过锦衣玉食的生活,餐桌上常年摆放着苞谷面、窝窝头。
冯玉祥与小时候的冯洪志,还曾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
一次,冯玉祥问儿子:“窝窝头,好吃吗?”
冯洪志小眼睛眨啊眨,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后来告诉父亲:
“爸爸和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窝窝头就好吃,不在一起吃时就不好吃。”
冯玉祥哈哈大笑,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
“你嫌窝窝头不好吃,可现在还有许多人连窝窝头也吃不上呢!从小养成不怕苦的习惯,长大后,一定要当个有本事的中国人。”
父亲的教诲,冯洪志始终牢记在心间,尽管后来他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还一手创办了上千亿资产的企业,但在生活上依然秉持勤俭持家的风范。
图|冯玉祥与夫人李德全合影
冯洪志先后在苏联、德国留学,1941年回国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国家积贫积弱,财政十分薄弱,甚至部队就连补给也没有,那时的冯玉祥凭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展开节约献金救国运动。
1943年11月,冯洪志陪同父亲冯玉祥走遍四川20多个县,发起了最大规模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几乎每到一个地方,冯玉祥都要公开演讲,号召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
冯洪志也为父亲的爱国热忱而深深感动着。
冯玉祥那时便时常教导冯洪志,要好好学习技术,将来为祖国服务。冯洪志也始终秉持着父亲的教诲,努力踏实地学习各种专业技术。
可在国外生活多年,冯洪志虽然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他很清楚地知道,中国人在海外时常面临各种困窘。
“我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当过工人,当过工程师,在祖国贫弱的身后,我们在海外的这些中国人是被人瞧不起的,祖国的兴衰和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息息相关。”
不少人都劝他,在美国成家立业,又打拼了这么多年,何不加入美国籍,但冯洪志每次都摇头予以拒绝:
“我不会忘记我是中国人,更不会忘记我的父亲是冯玉祥。”
幸运的是,多年的艰辛总是没有白费。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第二年,冯洪志就收到了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邀请。
当黄镇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时。冯洪志毫不犹豫地说:
“我冯洪志别无所求,只求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
邓小平嘱咐:首先是为祖国统一做点事情1982年秋,冯洪志回国,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邓小平的亲自接见。
邓小平赋予了他两项光荣的任务,排在第一个的就是祖国统一的事业。
一直以来,邓小平最为关注的就是是台湾的问题。
考虑到冯洪志是冯玉祥的儿子,就从两岸关系上来看,冯洪志无疑能够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
冯玉祥当年就与蒋介石曾结拜为兄弟过,虽然两人在政见上有很大的不同,甚至还因此而兵戈相向,但仍不可否认的是,两家依然有非常深厚的关系。冯洪志当年就曾跟随父亲几次见过蒋介石,并以“世叔”称呼。
1941年,留美回国的冯洪志在中国兴业公司任工程师,1942年4月的一天,应蒋介石之邀,冯玉祥携子冯洪志专程到蒋介石官邸做客。
图|冯玉祥与蒋介石
一见面,冯洪志便口称蒋介石为世叔,还为他道喜,弄得蒋介石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还是冯洪志专门凑到他身边告诉他:
“今天早上广播中报道,美国航空母舰上飞机轰炸了日本东京,这对您来说不是大喜事吗?”
经冯洪志这么一点,蒋介石这才恍然大悟:
“当然,这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喜事。”
冯洪志借此机会,专门请蒋介石在自己笔记本上题字,临走时蒋介石听说冯洪志曾在德国留过学,当即拉拢他来政府工作,但被冯洪志婉言谢绝了。
也是因为蒋介石、冯玉祥的关系,两家子女均有深厚交往。
1929年,冯洪志与二姐冯弗伐一同赴苏联留学,那时蒋经国也在苏联留学,双方也因此而建立深厚的友谊,冯洪志后来转入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机械专业时,那时同班的同学中还包括蒋介石次子蒋纬国。
图|蒋介石给冯洪志的题字
也是因为两家有着多年的往来,邓小平才希望冯洪志能作为一个中间人,帮助两岸取得联系。
本就渴望着为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做出贡献的冯洪志,在前往泰山祭扫父亲的墓后,专程给在台湾的蒋经国写了一封信:
“先人所系之铃,由吾兄解之,则上无愧于先人,下无累及子孙后代,对国家民族负责,利害去从,决于一念,是非功罪,定诸百年。”
不过遗憾的是,这封信寄出去以后,蒋经国并没有回应。
冯洪志并不为此气馁,仍然积极努力做工作,他知道远在台湾的蒋经国也一直牵挂着家乡,所以他准备为蒋经国筹备一份大礼。
冯洪志筹备的一份“大礼”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陆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并开始大力倡导两岸人民往来。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两岸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篇章。
尽管祖国始终在不断增进两岸间的交流,但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一直到1982年7月,蒋经国才算是有了回应。
蒋经国在悼念父亲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对故乡家园的渴望,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时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邓颖超立即召开了小组会议,并决定由副组长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信。
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是国民党元老,更为关键的是,廖承志与蒋经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窗好友。
图|廖承志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在台湾的蒋经国写了一封公开信,通过电报发往台北,并于第二天刊发在《人民日报》上,这封信后来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据说廖承志的这封信被送到台湾后,蒋经国戴着老花镜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边,却始终默不作声,后来宋美龄以长辈的口吻,给廖承志回了一封信,然而信中措辞严厉,可见国民党当局依然对当年失败一事耿耿于怀。
故而两个月后,冯洪志以老友的名义,给蒋经国去信一封,却并未得到回应。
为了完成邓公交付的任务,冯洪志往来于中美,不断地为两岸关系奔走,还与宋希濂在美国发起成立了“和平统一促进会”。
1985年,冯洪志为完老友的心愿,特意去了一趟蒋经国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参观了蒋氏故居,并在蒋经国母亲毛福梅墓前亲自致祭。
蒋介石当年迫切需要得到浙江财团的支持,于是选择与毛福梅离婚,另娶了宋美龄。毛福梅内心十分苦闷,但也无力改变这一现状,于是把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一直到蒋经国长大成人后,离开了老家,前往上海、苏联读书,从此与母亲相隔千里。
一直到1937年3月,蒋经国从苏联归国,第一时间就带着妻儿回到溪口老家看望毛福梅,毛福梅高兴地留下泪来,在听说儿子与媳妇还没有举行婚礼时,一向注重礼教的毛福梅立即为他们操办了旧式婚礼的仪式。
遗憾的是,1938年农历十一月,日寇飞机轰炸了溪口,毛福梅不幸遇难。远在前线的蒋经国接到这一噩耗后,立即赶回溪口老家,冲到母亲遗体旁痛哭。
对于母亲,蒋经国心里满怀着愧疚,一方面是因受母亲教养的恩情,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母亲一生艰辛的遭遇,毛福梅的棺木后来下葬在摩诃殿北隅,蒋经国为她造了一个圆形坟墓。墓碑上书刻着:“显妣毛太君之墓儿经国敬立。”
也因蒋经国事母至孝,后来李政道的母亲张明璋女士在台湾病故后,蒋经国特准归葬大陆。冯洪志知道后,还亲自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去。
冯洪志知道蒋经国事母至孝,而且他一直记挂着在老家母亲的墓葬,于是特意前往,还在蒋经国母亲墓前鞠了三捧土,并拍摄了一部分现场的照片。
1987年7月,冯洪志回国后,前往南京中山陵拜谒,并到紫金山山麓蒋介石选定百年后归葬的紫霞湖一带游览。
他将保存的三捧土放在精致的木匣子里,并连同几次拍摄的照片一起,寄送给了在台湾的蒋经国,并随礼物寄去书信一封:
“台岛隔绝,迄今三十余年,坐使炎黄子孙分疆而治,形同敌国,上愧列祖列宗开创之基业,下负亿万同胞引颈之期望。吾兄明智,倘能顺应人心,当机立断,毅然与大陆当局对话,亲手实现和平统一,则不仅两岸同胞额手称庆,妻离子散者得以团圆,侨居海外者增添光辉,即以台湾政党诸公而论,亦可弭隐患于未来,保殊荣于当世,何乐而不为哉!”
图|八十年代回到祖国的冯洪志与姐姐在一起
蒋经国收到了冯洪志精心准备的“大礼”后,内心更是深感触动。
1987年下半年,蒋经国下令成立了一个五人工作小组,经协商讨论后,决定开放大陆探亲事宜,甚至还决定,在当年年底就派出代表赴北京进行谈判。
对祖国的深情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后,冯洪志决定以好友身份赴台吊唁,并顺带看看能不能联络一些旧友再做做工作,没想到却让他碰上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冯洪志在办理入台手续时,被工作人员刁难,必须拿美国的证件才准通过,冯洪志在这一刻怒火中烧,当场呵斥:
“真是岂有此理!为什么中国的土地上,要用外国人的证件才能进?”
无论在何种场合之下,冯洪志总是强调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冯洪志在八十年代创办泰山公司后,致力于向中国引进技术,并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实时指导工作。
由于不了解商业领域,加上缺乏对外国技术的了解,不少人都养成了一个惯性思维,就是外国的东西一定好,甚至在引进时不惜以高价,浪费了国家为数不多的外汇储备,冯洪志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做出批评:
“大家伙不要忘了,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第三世界的穷国。我们的每一分钱都很珍贵。花钱必须花在刀刃上!”
作为一个商业领域的杰出人才,冯洪志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短期内引进国外技术,虽然有利于经济迅速发展,但经济的命脉也无形中被掌控在外国人手中,想要中国自己真正说了算,就必须投入自主研发,这样才能够夯实国家经济基础。
要知道在当时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冯洪志每次往返都要20几个小时,以他的年龄以及身体素质来看,无疑是很辛苦的,甚至于在下了飞机以后,双腿都是浮肿的,可冯洪志却并不在意,他反而告诉身边的人:
“为了国家强大,我吃点苦算得了什么呢?”
冯洪志每次回国,看到不合理的地方,都要“放一炮”,提出中肯的建议。
一次,冯洪志受陕西省一位领导人去瞻仰轩辕黄帝陵,也许是工作人员考虑到冯洪志是海归,特意为他准备了外国车,甚至一路上放的音乐都是外国歌曲,到地方以后,冯洪志又发现轩辕黄帝陵十分破败,这让冯洪志心里很不好受。
图|2010年,冯洪志与与侄子冯文中在冯玉祥泰山纪念馆合影
在黄陵祭祖仪式结束后,有人问他:“对这次黄陵祭祖有何感想?”
冯洪志以幽默的口吻建议道:
“领导大人,黄陵需要修理了,政府花上百万的钱修蒋氏坟,为什么不花点儿钱修修老祖宗的坟?再说,今天祭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但坐的是外国车,听的是外国歌曲,老祖宗地下有知,可要翻身喽!……”
冯洪志一生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在生活上要平民化,要简朴,冯洪志作用上千亿的资产,但他日常生活十分简谱,没有别墅和私宅,一直到晚年始终是孤身一人居住在公寓中,日常出席活动,也总是身穿中山装或者是中式棉衣。
在此特向冯玉祥将军一家致以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