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就有选秀了?皇帝选妃都是什么流程?选上与落选有都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无关痛痒 2023-05-24 14:16:39

古代皇帝选妃可不是随便找个美女就行的,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和标准,才能最终确定自己的皇后和嫔妃。那么,古代皇帝选妃都是怎么进行的呢?选上与落选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皇帝选妃的方式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朝代的更替和社会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大致来说,我们可以把古代皇帝选妃分为四个时期:西汉以前、西汉至元代、明代和清代。

西汉以前:以联姻和战俘为主

在西汉以前的时期,君王的后宫嫔妃并不是很多,因为宫殿和制度都比较简陋,而且君王也没有太多的私生活自由。这个时期,君王的后宫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联姻,一种是战俘。

第一种方式就是为了维护君王与方国、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而把方国或诸侯国的公主或贵族女子嫁给君王。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君王的政治权力和影响力,但也容易引起外戚干政和内乱。比如商汤、武丁、武王、幽王等都是通过联姻得到了王后。

而第二种就是在战争中俘虏了敌方有身份的女子,然后把她们送入宫中。这种方式可以显示君王的雄才大略和胜利果实,但也容易引起民族矛盾和反抗。比如妺喜、褒姒等都是因为战俘而入宫的。

西汉至元代:立后相对谨慎,宫女也可逆袭

从西汉开始,随着宫殿规模扩大和制度完善,君王后宫嫔妃的人数迅速增加,甚至达到了数千甚至数万人。这个时期,君王立后相对较为谨慎,通常会选择出身好、品德好、才华好的女子作为皇后。但在选妃方面却相对较为粗暴,只要求女子年龄在13岁至20岁之间,并且出身清白即可。这些女子可以是民间女子、官员家的女儿,也可以是王公贵族的女子。

这个时期,君王后宫嫔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后妃,一部分是宫女。后妃大多来自“名门望族”,她们通常有一定的背景和影响力,可以帮助君王稳固皇位或处理政务。比如薄氏、上官氏、潘氏等都是出自名门之后。宫女则多出自民间选美或者进献美女,她们通常只能服侍君王或者其他后妃,并没有太多的权力和地位。但有些宫女因为长相出众或者机缘巧合而被君王宠幸,并且得到晋封或者生下皇子。比如武则天、贾南风、杨贵妃等都是从宫女逆袭成为皇后或者贵妃的。

明代时期:选拔程序完善,选拔标准严格

明代时期,朱元璋为了防止后宫和外戚干政,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因此明代后妃普遍从民间选拔,这便是我们常说的“选秀”。同时,皇帝们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声望”,会刻意减少这方面的需求,随意宠幸宫女的现象大规模减少。

明代皇帝选妃的过程非常复杂且有序,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初选。朝廷派遣内监到全国选出13岁至16岁未婚女子5000人。初选标准相对较为宽松,除了满足“良家子”的要求之外,只要容貌端庄便可。

第二步:体态检查。待选女子抵京之后,在内监和太监的检查下进行大规模淘汰。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五官、发肤、颈背、手足等等。只有身材匀称、相貌清秀、无瑕疵者才能过关。

第三步:深入考察。通过第二步后留下来的300人左右被引入内宫,在年长宫女和稳婆的指导下进行更细致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乳房大小、腋下是否有异味、肌肤是否光滑等等。同时,在内宫生活一个多月期间还要观察她们的性情、作风、智慧以及是否贤惠等等。最终只留下50人左右作为候选人。

第四步:最终选拔。由太后或者太皇太后逐一召见候选人,并与她们交谈考察。考察内容包括言谈举止、书法绘画、诗词算数等等。最终从中选出三位最优者,并由皇帝从中挑选一位作为皇后,另外两位则作为侧妃。

其实对于选上的女子来说,她们虽然能够成为皇帝的后妃,享受无上的荣华富贵,但也要面临无尽的勾心斗角和危机。她们不仅要争宠于皇帝,还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甚至还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她们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而是受到皇帝、太后、外戚、宦官等各方势力的影响。

对于落选的女子来说,她们虽然不能入宫为妃,但也不一定就是悲惨的。她们中有些会被送回家乡,重新嫁人或者出家为尼,有些会被留在京城,安排到其他官员家中或者寺院中,有些甚至会被赐给其他王公贵族或者将领作为妾。她们的生活虽然平淡无奇,但也有自己的自由和选择。她们中有些能够遇到真爱,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有些则只能忍受屈辱和痛苦,有些甚至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死去。她们的生活并不一定悲惨,而是充满了变数和希望。

总之,古代皇帝选妃是一个非常特殊和复杂的话题,它涉及到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和理解它,而是要尊重和了解它。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古代皇帝选妃的魅力和意义。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