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九乘组迎来“太空快递”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16 15:34:50

昨天23时13分,文昌航天发射场,在震撼的轰鸣声中,烈焰从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尾部喷薄而出,照亮夜空。海天之间,满载物资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顺利启航,奔赴璀璨星河。今天凌晨2时32分,天舟八号顺利到站,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与中国空间站成功“握手”,新一批“太空包裹”顺利运抵“天宫”。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024年发射任务圆满收官。后续,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进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昨天23时13分,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的画面。新华社发

火箭边飞行边“听”风

本次发射任务中,长七火箭再次与“老搭档”天舟货运飞船一起奔赴太空。

近期海南台风天气频发,在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穿越大气层的短短几分钟里,有可能遭受强烈的气流冲击。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专家说,为应对变幻莫测的“高空风”,长七火箭安装了一个敏感装置,能够在穿越大气层时边飞行边“听”风,实时测量箭体侧向承受的气动力矩,并及时调整飞行方向和姿态,主动减小风载荷对火箭箭体结构造成的影响,使火箭飞行更安全、更“舒服”。

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货运效率最高、在轨支持能力最全的货运飞船,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继天舟七号解锁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后,天舟八号在本次任务中将3小时“速运”方案升级为常规操作。该模式是我国航天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的最优解,保障“太空握手”既快又稳。

飞船“肚量”再增一倍

配合3小时最优方案,天舟八号的“领航员”——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做出一系列优化调整:增加了使用多种货运飞船发动机调整空间站轨道的方式,让空间站的轨道调整方式更加灵活,飞船可以更好地融入空间站组合体。

空间站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航天员长期驻留开展在轨科学试验成为常态。本次天舟八号装载的航天员系统生活物资、空间站系统平台消耗品及维修备件、应用实验样品和设备设施等货物多达247件,运输物资总重约6吨。这些货物用来保障神舟十九号、神舟二十号两批航天员乘组,其中还包含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礼包,以及将在太空中过生日的每位航天员的专属生日礼包。

为了提升航天员在轨生活品质,让航天员能够享用更多新鲜果蔬,同时进一步拓展低温试验样品装载能力,丰富在轨科学试验项目,天舟八号的“带货”能力再次升级。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团队为货运飞船巧妙设计了转移导轨,使“太空冰箱”低温锁柜实现“辗转腾挪”,侧操作口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这一改进使飞船“肚量”再增一倍,能多装102千克的货物。

36项空间科学实验“搭车”到站

一批“乘客”随着天舟八号开启太空之旅。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随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向空间站上行了36项空间科学实验,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以及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领域。

“这是空间站历次任务中临射项目最多的一次。”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刘伟说,本次任务中,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实验多达7项,均在发射场进行样品制备和及时安装,“天舟八号到站,将尽快开展实验。”例如,生物技术实验柜将助力科研人员开展人多能干细胞3D生长和发育潜能研究,观察微重力环境下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后发育情况,探究空间辐射环境下人正常肺细胞向癌细胞转化的效应和机理等。

天舟八号还将“搬砖”上太空。由我国科学家模拟月壤成分烧制而成的“月壤砖”,将在空间站验证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抗辐射性能。航天员将利用舱外暴露平台开展模拟月壤、空间薄膜太阳电池防护等材料的空间性能演化研究,预期成果将推动高性能太阳电池防护材料、月球基地建设材料的空间应用。

太空实验揭秘

果蝇首次“入住”中国空间站

天舟八号有一群虽不起眼却备受瞩目的“乘客”——果蝇,它们将首次“入住”中国空间站,承担实验任务。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仓怀兴介绍,这次将果蝇带上太空,就是要研究在亚磁和微重力复合作用的条件下,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行为习惯会有哪些变化。

为什么果蝇能担此重任?仓怀兴解释,果蝇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体型较小,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大约10天就能从卵到成蝇并繁殖后代。科学研究证实,果蝇的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太空环境中,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果蝇的连续传代来观察、研究它的基因变化和个体的表型问题,进行遗传学实验。”他举例,在亚磁环境下,果蝇等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会减退,科研人员将在实验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录像,记录果蝇的睡眠和飞行等行为,开展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家解开人类大脑的复杂谜团。

让人体干细胞暂时“休眠”

“眼光放长远一点儿,未来,太空旅行或太空移民都有可能实现。这次上行的一系列生命科学实验,关注到更多空间环境对生命体的影响。”仓怀兴透露,还有一些围绕人体干细胞开展的实验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通常在空间实验结束时,科研人员会为细胞加入固定液并冷冻在负80摄氏度的环境下,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终止,定格它们“死亡”时的生理状态。这次,对一批将在空间站开展3D细胞培养的干细胞,科研人员计划采取新做法:这些细胞将在水凝胶中悬浮生长,更好地模拟细胞在体内繁殖的状态。实验完成后,航天员会在轨操作,对一部分活细胞使用保护剂处理后冷冻保存,争取让细胞暂时“休眠”。“如果顺利的话,这些经过太空实验的细胞回到地面,还可以复苏成为活细胞,具有更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科学意义。”仓怀兴说。本报记者李祺瑶

1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