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翎张海明:靠需求拉动的市场才能实现航天的真正商业化

华商韬略 2024-09-27 15:46:57

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被定义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商业航天”是具有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我国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如何?

2024年9月2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通信世界》杂志社主办的“卫星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包括卫星制造(银河航天)、卫星流量运营(中国卫通)、应用终端(网翎)、基带芯片开发(思朗、星思)、系统测试(罗德与施瓦茨)等企业分享了关乎商业航天各产业链模块的发展现状,并针对高、低轨道卫星技术、运载能力、降本模式和规模化需求运营等问题各抒己见。

中国首个民用卫星通信终端企业网翎总经理张海明在会上提出:“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是商业航天推进的最大卡点,这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努力才能突破,只有靠需求拉动的市场才能实现航天的真正商业化。”

图:圆桌论坛嘉宾‍

【60%的国土面积无网络覆盖与78%的互联网普及率】

佰才邦科创部总监 云翔提出:“我们国家是超发达的一个通信的网络系统的国家,中国大多数人已经接入网络了,但实际上,可能有60%到70%我们国土范围没有任何信号,这是很矛盾。我们其实在物联网领域也有很多的需求,是需要去满足,去覆盖的。所以说在那些现在没有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那些草原、山林一旦出现了火灾,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能提前把物联网信息数据采集回来,即便它有几秒时延都没有问题,能提前把数据采回来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8.0%。‌也就是说,中国仍然有3.1亿人口、60%的国土面积没有网络覆盖。除次之外, 中国还有200万牧民、每年20万的硬派越野车和300万平方米邻海面积,没有网络覆盖。中国卫星通信有巨大的增量市场。

网翎总经理 张海明

【中国高通量卫星资源充沛技术成熟 低轨卫星发展运载能力是瓶颈】

中国低轨卫星备受关注,实际上从中国整体的卫星资源来看,高通量卫星的技术实现和商业化落地相比低轨卫星更容易落地,也可走在低轨星前面。网翎总经理张海明介绍到:“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推出了网翎卫星上网机,对接亚太6D高通量卫星,达到了整体重量4.5公斤,可以单肩背也可以双肩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证明,这款上网机达到了设计的要求,波导加微带技术,取得了德国红点奖,价格上我们做到了比现有同类产品价格低一个等级,标准档不到3万元。已经向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做了切实有效的努力”。

中国卫通创新研究院系统论证中心主任 朱兴鸿表示:“国内卫星轨道发展的态势分高轨和低轨,目前卫星的系统容量,结合咱们国内本来已经比较发达的地面网络,是能够满足现在全域范围内连接的需要的,尤其是高轨卫星。说到低轨,还是运载可能是一定的瓶颈。因为现在国内的几个计划,可能都还是百颗星的量级,一方面原因就是国内现在运载还没有能实现像国外重复运载的能力。因为实现重复运载之前,现在国产的运载发动机的数量,就是制约发射次数瓶颈,现在这种制造能力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到咱们整体对于卫星互联网的这种布局。”

【规模化需求是降低成本的必经之路】

无论是上游还是终端的技术努力,最终方向都是降低成本,而降本的同时才有可能对大增量市场规模化做好准备。

网翎总经理张海明表示:从产品角度考虑,首先,卫星便携站的成本和价格多年来居高不下。第二,就是好不好用,不能要求大众市场用户都是卫星方面的专家,懂卫星的使用,所以它的应用门槛要非常低。第三,便携可以让很多地方、场景必须是人能提得动、背得住。它的便携性要做到极致,最后,一定要把价格做到极致。此外,业内的芯片研发企业跟我们卫星上游的运营商来说,我们也有很好的互动,目标都是希望降低成本,我们在推动整个行业配合我们一起努力通过技术的创新降低成本、满足市场化需求。

思朗通信总经理 祝涛提出:不管从卫星的发射到火箭的制造,再到我们终端研制,与国外最先进的技术相比整个技术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技术差距某种程度上,它的优劣代表了成本的优劣,所以导致了我们整个成本居高不下。比如说终端,现在在网上去看,万元级对我们目前来说,这是极具挑战的。成本居高不下,怎么能上规模?规模上不去,我们何谈商业运营?这个需要产业界各位同仁一起努力,把我们的技术水平提上去,把成本做下来。

【没有用户就没有商业 得用户者得天下】

《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 刘启诚提到:“其实终端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终端,如何让老百姓能用的起,因为它不是小众的,十几年前,20多年前我们讨论过摩托罗拉的“铱星”最后失败了,也是因为终端和资费太贵。”

图:《通信世界》全媒体主编 刘启诚

网翎总经理 张海明提出:“终端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走成本更低的方向,要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从上游、供应链、终端、市场等要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很多时候老百姓对卫星互联网不敢想,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东西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在推广终端过程中,也意识到给市场有一个教育的过程,因为它已经不是项目招标、采购这种传统的卫星终端采购的程序,而是说你要像消费电子那样去销售的网络、规模化的销售模式,带动整合市场及渠道一起教育,我们销售团队也做大量的努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下一步的产品我们目标瞄的要比现在的价格降低一半,把成本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市场才能够变大,商业才能够闭环。

综上,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势头不容置疑,但仍然有成本居高不下、如何重新定义需求撬动规模化市场等诸多的实际问题需要产业链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演进。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