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慧之死,百身莫赎”:重情的伟人,大写的爱】 11月14日,今天是杨开慧烈士牺牲94周年纪念日。 杨开慧是毛泽东恩师杨昌济的女儿,29岁殉难于长沙识字岭。 1920年1月,19岁的杨开慧进入长沙福湘女中读书。她深受“五四”运动影响,宣传进步思想,反对封建统治,推动妇女解放,是学校唯一“不守校规”剪短发的女生。 同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结婚,没有花轿、嫁妆,只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了毛泽东简陋的教师宿舍。 1921年9月,杨开慧带领5名女生打破了封建礼教,进入湖南岳云中学读书,成为湖南省男子中学中的首批女学生。 1922年,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历史上的第二位女党员。(第一位是缪伯英,在北京入党)。 1923年,毛泽东到广州参加三大,向送别的妻子杨开慧赠诗《贺新郎·别友》:“挥手从此去,凄然别绪难诉。怨恨眼泪不止……”这是主席首次向杨开慧写情诗,并落泪。 1925年2月,杨开慧与毛泽东回到韶山,在毛氏宗祠创办了韶山首家农民夜校。杨开慧担任夜校主持和老师,成为进祠堂的第一个女人。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之后挺进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杨开慧留下来,在板仓开展革命活动。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入狱,敌人试图利诱她脱离毛泽东,换取自由,她坚决拒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2月,正在中央苏区部署反围剿战斗的毛泽东,从报纸上得悉了杨开慧牺牲的噩耗,悲痛欲绝,当即挥笔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泪飞顿作倾盆雨”,表达他对妻子的深切悲痛。据当年主席身边的卫士回忆,那天毛主席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颗晶莹的泪珠在眼角闪耀颤动,一会儿,那晶亮的泪珠便一连串的流淌下来。 1982年,在修缮杨开慧故居时,在她的卧室内侧墙壁里,发现了杨开慧写给主席的书信手稿。“润之,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的要哭了......。”可惜这些信,伟人至死都没有读到。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重情的伟人,大写的爱】 11月14日,今天是杨开慧烈
孟岩说
2024-11-14 22:33:53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