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一位英国皮货商将一座重达150吨的古墓从中国秘密运送至加拿大,墓主人传说是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而这座古墓,时至今日,已成为当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整100年后,一个埋藏在尘封历史中的骇人骗局逐渐浮出水面。
(信息来源:热点新闻2022.8.31加拿大人怎么盗墓150吨祖大寿墓,原封不动出现在加拿大博物馆)
1918年,在天津塘沽港,工人们忙着把几百个沉甸甸的木箱搬上了一艘远洋货轮。
箱子里装的不是茶叶丝绸,而是一座被肢解的明代陵墓——至少,当时人们是这样认为的。
这批货总重150吨,包括石坊、石人、石兽,甚至连墓前的供桌和神道都一同运走了,最终目的地是遥远的加拿大。
这起盗墓案的主谋是个英国皮货商,名叫克罗夫茨。
他受雇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的威廉副馆长,任务是“搞”一座完整的中国古墓回去当镇馆之宝。
克罗夫茨不是个普通的皮货商,他其实是个做文物买卖的,黑白两道都有关系。
接到威廉的委托后,他很快锁定了目标,北京永泰庄,官方记载的祖大寿墓葬所在地。
为了掩盖盗墓的真相,克罗夫茨找到了一个“祖氏后代”,用500大洋买通了他,以修缮祖坟的名义拆解墓葬。
他还用1000大洋贿赂了当地官员,确保盗墓行动万无一失。
在官府的“默许”下,这座150吨的陵墓被拆解、打包、编号,最终从天津塘沽港运往加拿大。
这起盗墓案,与其说是盗墓,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物走私。
克罗夫茨和威廉,一个为了钱,一个为了名,联手导演了这场跨国文物大劫案,而腐败的清朝官僚,则成了他们的帮凶。
在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那座墓葬被精心还原,成了博物馆的亮点,吸引了很多游客。
博物馆的展出说明一直宣称墓主是祖大寿,但这个说法却漏洞百出。
首先,墓中没有墓志铭、神道碑等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关键物品。
2013年,在辽宁兴城发现了一块祖大寿的残碑,上面写着祖大寿是埋在宁远(现在的兴城),而不是北京的永泰庄。
这两个地点相距甚远,足以证明加拿大博物馆的展品并非祖大寿真墓。
那么,墓中究竟是谁?
一些学者认为,墓主可能是祖大寿的某个子侄,也有人怀疑,克罗夫茨根本就知道墓主并非祖大寿,只是为了抬高墓葬的身价,故意借用了祖大寿的名头。
真相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个谜。
但这起事件无疑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文物被肆意盗卖、走私,而西方博物馆则成了这些赃物的最终归宿。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人们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哪里顾得上老祖宗的遗产?
文物保护意识不足,让文物贩子有机可乘,他们用极低的价钱收购文物,再高价卖给西方收藏家和博物馆。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更是加剧了文物流失的程度,圆明园被烧毁、敦煌文物被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难以忘怀的伤痛。
祖大寿的墓葬疑云,只是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例子,许多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流失到了国外,成了他国博物馆的宝贝。
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文化和精神上的打击。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重要国家,文物保护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国家现在更加重视文物保护,投入了不少资金,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打击文物犯罪。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主动加入到保护行动中。
追索流失海外文物之路依然漫长而艰辛,许多文物至今仍散落在世界各地,等待着回归祖国的那一天。
咱们应该增进国际合作,制定更有效的文物追回机制,让流失的文物早点回到家乡。
祖大寿墓葬的命运,令人唏嘘,它记录了近代中国的艰难岁月,也让我们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贝,它们像一座桥,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我们的文明,守护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