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薪酬制度建设“三大”痛点:教龄津贴、绩效工资、岗位工资。 最近跟朋友吃饭,聊到教育,发现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薪酬制度,真是槽点满满。 1507万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拿着微薄的薪水,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想想都让人唏嘘。 朋友的孩子小学老师,工作十几年了,一个月到手工资也就4000多,这还是在省会城市。 这收入水平,在如今这个社会,确实有点难以启齿。 说起来,教师薪酬制度的痛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教龄津贴。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就像三座大山,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 先说岗位工资。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岗位工资占比普遍偏低,大头都集中在绩效和各种补贴上。 这种结构,导致教师的基本收入缺乏保障,稳定性差。 网友“深夜食堂”就吐槽说,他们当地老师的岗位工资,扣完五险一金,到手只剩一千多,都不够付房租的。 这哪行? 没有稳定的基础收入,老师们怎么能安心教学? 再说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的初衷是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但实际操作中,却成了新的烦恼。 分配不公、标准模糊,是绩效工资最大的问题。 我有个远房亲戚,在DL市当老师,基础绩效一个月2000多,但同属大连市的周边县市,同样的基础绩效却只有1200左右。 这差距也太大了! 而且,很多地方还存在绩效工资暂扣的情况,说是年底统一发放,但实际上,能拿到手的又有多少呢? 有网友爆料,他们学校绩效工资暂扣比例高达30%,这跟画饼有什么区别? 最后说说教龄津贴。 教龄津贴本来是为了肯定教师的经验和贡献,但现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据了解,很多地方的教龄津贴,最高也就10元封顶。 10元! 现在买瓶水都不够。 这对于拥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 衡水中学的教龄工资每年增加100元,虽然也不算多,但至少体现了一种尊重。 相比之下,10元的教龄津贴,真的让人无力吐槽。 这三大痛点,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薪酬制度的困境。 岗位工资低,导致教师缺乏安全感;绩效工资分配不公,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教龄津贴形同虚设,让老教师寒心。 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资主动性和内生性如何提高? 网上有人调侃,现在很多老师都开始搞副业了,有的做微商,有的开网店,还有的去培训机构兼职。 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反映了教师薪酬制度的不足。 从长远来看,改革教师薪酬制度势在必行。 要提高岗位工资占比,保障教师的基本收入;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确保公平公正;要提高教龄津贴标准,体现对老教师的尊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活力,提高教育质量。 有人可能会说,改革需要钱,钱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 但教育是百年大计,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 与其把钱花在一些面子工程上,不如踏踏实实地提高教师待遇,这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之举。 说到底,教师的工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大问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老师们能够安心从教,无后顾之忧。 也别忘了,重庆文理学院的绩效工资改革,沈阳大学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但我们相信,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就一定能够看到希望的曙光。
教龄津贴千万不能改,那是尊师重教的丰碑
职称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