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日本的鬼工球竟然比中国多出五层,眼看就要夺得金奖

酒馆茶色 2024-11-13 14:11:41

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日本的鬼工球竟然比中国多出五层,眼看就要夺得金奖。却在翁昭手中的一杯热水面前瞬间转变。

鬼工球,这玩意儿一听名字就透着股神秘劲儿,说它是球,可它又不是个简单的球,里头层层叠叠,机关算尽,就像套娃一样,一个套一个,能转还能动。

玩过这东西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儿上手难度极高,没点儿金刚钻,还真揽不了这瓷器活。

“鬼工球”这名儿,可不是随便叫的,古人觉得这东西做得太精巧了,简直不像人力能完成的,就觉得是鬼神之力,所以叫它“鬼工球”。

明朝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就提过这玩意儿,说是宫里出来的,其实,这“鬼工球”就是象牙球,是牙雕里的一种,属于高端玩家的玩具。

广州这地方,气候温润,特别适合搞牙雕,不像北方那么干燥,象牙不容易裂,方便精雕细琢。

广州的牙雕,讲究的就是个精细,尤其擅长镂空雕刻,鬼工球这种复杂的玩意儿,也就广州的匠人能做得出来。

广州牙雕,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宋元时期就开始玩镂空了,据说那会儿就有了两层的鬼工球。

明朝的时候,这技艺更上一层楼,能做更多层的了,到了清朝,广州牙雕彻底火了,成了行业的扛把子,连宫里的活儿都让广州匠人来干。

说到清朝的广州牙雕,就不得不提陈祖章这位大佬,雍正七年,他就入宫了,是当时最早进宫的广东牙医。

这哥们儿手艺了得,没几年就在宫里混成了头部,乾隆皇帝都赏识他,乾隆皇帝晚年还资助他30两白银,回乡养老。   清朝的牙匠除了继承前人的技术以外,还加入了许多创新,很多牙雕上加入了很多西方的元素,他们还将这些的牙雕卖给了很多外国人,他们称在象牙雕刻上,中国人是无可匹敌的。

想要做一个鬼工球,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得经过好几个步骤,首先得挑一块好象牙,不能有裂纹,也不能有缺损,然后把象牙中间的芯儿锯掉。

接下来,把这块象牙磨成球形,在球体中心钻个孔,孔口要外大内小,大小均匀。

最难的一步来了,就是镂空,得用特殊的刀具伸进孔里,横着切,这活儿全凭手感和听力,因为肉眼根本看不清里头的情况,得根据刀的震动和声音来判断。

它被切成薄薄的片,每片只有两毫米厚,最里层的小到比绿豆还小。

镂空完了,就开始在球的表面雕花,龙啊凤啊花啊鸟啊,各种吉祥图案都往上招呼,球的每一层都刻着各种中国传统的花纹,比如十字纹、万字纹和菊花纹。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举办,清政府也派人去了,带了不少国宝级的展品,其中就有一个25层的鬼工球。

这颗鬼工球是翁昭和梁雄两位大师的杰作,体现了当年广州牙雕的巅峰技艺,到了博览会,这鬼工球一亮相,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大家都惊叹于中国工匠的鬼斧神工,这玩意儿太精妙了,闻所未闻,就在中国代表团准备领奖的时候,日本人突然跳出来,也拿出了一个鬼工球,而且是30层的!

中国代表团心里犯嘀咕:情况不太妙。

翁昭想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评委答应了,随后他就带上一壶开水,把两个鬼工球泡进去,结果,日本的那个球立马散架了,原来是几个空心零件拼起来的假货!

而中国的鬼工球完好无损,现场一片哗然,日本人灰溜溜地跑了。

翁昭凭借鬼工球技艺,为国争光,获得了金奖,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现在大象可是保护动物了,象牙也不能随便用了,牙匠改用象骨或骆驼骨来代替象牙,鬼工球这门手艺,也面临着传承的难题。

这活儿得下苦功夫,十年八年都未必能学会,现在年轻人很少愿意学这门手艺了。

不过,也有一些人在努力传承和创新这门技艺,把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希望能让鬼工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鬼工球不仅仅是一个工艺品,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的象征,希望这门手艺后继有人,让更多人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