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因为挪威单方面取消中国船厂130亿订单,造出辽宁舰的大船海工瞬间资产

广瓦下州 2024-11-13 13:56:26

2019年,因为挪威单方面取消中国船厂130亿订单,造出辽宁舰的大船海工瞬间资产蒸发,负债20亿,直接被迫宣布破产。

国产航母的诞生,曾让无数国人热血沸腾,它象征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也承载着中国走向深蓝的雄心壮志。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辉煌的背后,中国船舶行业正经历着出海迷航的阵痛,从大船海工的破产重组到中海重工的仲裁败诉,一系列事件揭示了中国船企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先说大船海工,这家背靠大连造船厂、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国企,曾一手打造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栽了跟头,2013年,大船海工与挪威公司签订了一份130亿元的钻井平台建造合同。

这本应是一次进军国际市场的绝佳机会,却因合同条款的漏洞百出,最终演变成一场噩梦。

预付款比例过低、纠纷处理地点设置在挪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和油价暴跌,挪威公司单方面取消了大部分订单,大船海工措手不及,资金链断裂,最终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

另一边,中海重工的遭遇同样令人唏嘘,2018年,中海重工因四艘船舶的造船合约纠纷,被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裁定败诉,需支付8.83亿港元的赔偿金。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中海重工的败诉,再次暴露了中国船企在国际规则和法律风险方面的短板。 合同条款的模糊不清、对国际仲裁程序的不熟悉,都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弥补损失,中海重工不得不变卖资产,甚至与其他船厂合作,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被撤单的船舶。

大船海工和中海重工的遭遇并非个例,它们折射出中国船企在走向国际时面临的共同困境。

首先法律意识薄弱是绕不开的硬伤,很多中国船企对国际商法和仲裁规则缺乏了解,习惯于“关系至上”的国内商业模式,对合同条款的审查不够严谨,容易掉入“合同陷阱”。

在国际仲裁中,中国船企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其次国际化战略的缺失也是一大痛点,一些船企急于求成,盲目扩张,缺乏对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深入分析。

他们对自身实力和国际化运营能力缺乏清醒的认识,容易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

最后风险管控的不足更是雪上加霜,很多船企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合作伙伴的风险评估不够充分,难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变化,一旦遭遇风险,往往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巨额损失。

中国船舶行业的发展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相信,只要中国船企能够正视问题,积极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船舶行业的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我们能够吸取教训,不断学习和改进,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广阔的海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船舶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船企需要积极拥抱变化,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船舶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 阅读:3451
评论列表
  • 2024-11-13 19:41

    这么大企业没有专门公关法律的?

  • 木鱼 30
    2024-11-13 19:13

    西方做局一把干倒造船厂

  • 墩墩 25
    2024-11-13 16:24

    赔着钱学经验

  • 2024-11-13 20:50

    毀约不承担损失?查查签合同的人!

    三国靓仔 回复:
    一白人老赖,做垮了全球不只一家大船厂
  • 2024-11-13 19:57

    活该!洋人的鬼话你也能信!

  • 2024-11-13 22:35

    这么大的企业也太不严谨了吧,这就是我们的大型企业么?

  • 2024-11-13 23:33

    活该

  • 2024-11-14 10:51

    取消后结果呢?

  • 2024-11-14 07:08

    这不是挪威第一次干这个事,首,几十年那一次用这招干掉了苏联的一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