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位网友的经历,实在是让人唏嘘。 这位网友来自西北农村,评价自己的聪明

钟繇的趣事 2024-11-12 21:01:34

最近刷到一位网友的经历,实在是让人唏嘘。 这位网友来自西北农村,评价自己的聪明努力考进了上海财经大学。然而由于他对一线城市的商科就业体系知之甚少,大学期间依旧整日埋头苦读。[衰] 但是,他没有获得保研的机会,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他出国深造,因此他的高绩点在现实中显得并无太大用处。又因为老家的产业环境,他在老家找实习的时候,找了几份财务打杂票据,工作自然是很辛苦,但是工资不高,而且对于将来用处不大。校招的时候投四大没有中,寒假回家又错过了秋招保底offer的时间节点。 回头发现既然没有校招offer,要不考研吧,于是随便搜集了一些考研信息,高中做题的惯性有上来了,然后高估了自己的做题能力低估了风险。信誓旦旦的崽朋友圈立誓要考上复旦金砖。懂行的人都知道这个项目投入产出比对普通人来说过于残酷,学费老贵了,毕业3年后可能才赚回来读研的学费和生活费。一门心思考复旦,没有做PLAN B。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天不遂人愿,网友考研失利,拿着一片空白的建立在春招中颗粒无收,只能二战甚至三战。 当初的名校生灰溜溜的回到五线城市当柜员,回头发现当年的同学,要不去了头部金融机构,要不上岸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其他的即便在四大的也都当了Manager,感觉自己混得很失败。 感觉这位网友的原生家庭确实在就业上给不上啥助力,甚至是误导和限制,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完全没有利用到学校的资源和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认知,在每次选择中都做了对自己相对不利的选择,让人唏嘘。[衰] 去年有本书讲了类似的情况《金榜题名之后》,讲的就是家境特别普通的小孩,几百年进入了清华北大复旦这样的大学之后,大学让他们感觉像迷宫,他们不知道需要拿到那些筹码,要解锁哪些宝箱,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就业,也不太清楚,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就业发展,需要前期做哪些准备,以高中的惯性度过了4年之后,才发现错过了太多太多[石化] 太阳底下无新事,虽然学校里有很多交流会,有很多学长学姐作经验分享,但是每届都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大家怎么看呢? #校招##大学##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就业##职场#

0 阅读:0
钟繇的趣事

钟繇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