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国发行第四套人民币,一经发行,这位女子才发现自己被画在人民币上。
于是她想到了十几年前的一天,她和伙伴出门买东西,路上被一名陌生的男子叫住要给她画像,没成想这位陌生人竟然是中国画家侯一民。
原本她只是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写生,更没想到竟然可以被画在壹元人民币上,为何这名女子能登上人民币?如今过了四十多年,她过得怎么样?
第四套壹元人民币女孩第四套人民币于1987年发行,是在经历了长达18年的设计和酝酿后才推向市场的,1967年,国家就提出要设计新版人民币,但直到1985年才最终定案。
定案后,相关部门迅速组建了专家组,参与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这套人民币在创新和民族特色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
这套人民币在版式设计上强调民族特色和文化融合,其正面人物头像的绘制工作由著名画家侯一民负责。
为了创作出能代表劳动人民风采的图像,侯一民走南闯北,途经云南、贵州等地采风写生。
1978年的一天,著名的画家侯一民来到石奶引所在的村子进行写生,他注意到石奶引那淳朴而美丽的面容,于是迅速勾勒了几笔。
当时,石奶引并未意识到这位艺术家的举动会让她日后闻名遐迩,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渐渐忘记了这段短暂的相遇。
直到十几年后第四版她才又回想起那一天。
16岁的“邂逅”1961年,石奶引出生在一个贵州侗族村寨的大家庭,从小家境贫寒,作为长女的她需要承担起许多劳动力。
穷困的生活环境让她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她只能依靠自己双手的劳动来帮补家计,然而生活的艰辛没有磨灭她开朗乐观的性格。
尽管如此,上天赐予她一副美丽的容颜,石奶引穿上侗族特色的头饰,完全是一个姑娘花的模样。
14岁时,她努力学习了传统的刺绣、织布、布匹染色等手工艺,不断钻研改良,成功地染制出色彩艳丽的布料,深受乡亲们喜爱。
日复一日磨练了她一身本事,也让她的双手布满了粗糙的茧子,这些手工产品为她贡献了不少收入,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
她总是慷慨地向村中的女孩们传授技艺,绝不图利,因此也结交了许多好友。
1978年的一天,16岁的石奶引如往常一样,穿上了她最喜爱的侗族服饰,准备前往镇上的集市。
她的长发被精心地挽成了一个传统的发髻,耳垂上挂着闪闪发光的银耳环,这是她母亲送给她的礼物,象征着家族的荣耀和祝福。
身着一件手工缝制的蓝色长裙,她的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银铃声,那是一串精致的银铃铛,也是她珍贵的家传之物。
石奶引的装束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她那温婉动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让过往的人们纷纷驻足观望。
就在这时,一位看似有些焦急的汉族男子走到了她的面前,他自我介绍说名叫侯一民,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
侯一民说:“他正在为即将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寻找灵感,希望能捕捉到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各民族形象。”
当他的目光落在石奶引身上时,他被她那自然流露出的民族之美深深吸引,于是鼓起勇气请求为她画一幅画像。
石奶引对这位画家的请求感到既惊讶又荣幸,她知道自己的民族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能够成为他创作的一部分让她感到非常自豪。
她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侯一民迅速地从随身携带的画具中取出纸和笔,开始专注地为石奶引绘制画像。
他仔细地观察着她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试图将她的美丽和自信完美地呈现在画布上。
在阳光下,石奶引静静地站着,任由侯一民挥洒画笔,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民族文化的骄傲,她知道这一刻将会成为她生命中难忘的回忆。
画作完成后,侯一民向石奶引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并告诉她,她的形象可能会出现在新的人民币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侗族的美丽和文化。
石奶引听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欣然同意了侯一民的请求。
侯一民手持画笔,石奶引坐在路边的木椅上,洒了阳光的侧脸正对着画家,她抬起眼,目光清澈见底,少数民族女孩特有的坚韧与朴素之美跃然笔下。
不一会儿工夫,侯一民完成了这幅素描,向石奶引道谢告别后就离开了,石奶引也没有放在心上,转身回到了集市人山人海中。
直到1987年第四版人民币面世发行,石奶引的亲友们一眼认出纸币正面的女子正是当年的石奶引本人。
当石奶引得知这个消息时,她感到非常惊喜和自豪,虽然她并没有因此变得富有或出名,但她的形象却被永久地保留在了国家的货币上,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奶引结婚生子,她在偏远的大山里过着平凡而简朴的生活,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痕迹,她的双手也因辛勤劳作而布满了茧子和皱纹。
然而,每当她拿出那一元纸币,看着上面那个年轻而美丽的自己,她都会感到一种特别的安慰和幸福。
摆脱贫困,迎来新生活石奶引的丈夫是一位普通农民,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和劳动勉强维持生计,他们的年收入只有两千元左右,被评上了政府的低保户。
为了糊口,她不得不长年累月地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然而收成却十分微薄,一家六口的生活拮据至极。
曾几何时,他们甚至上了低保户,随着村里有孩子上大学,低保指标转给了那些家庭,石奶引一家的日子更加艰难。
尽管曾经出现在钞票上,石奶引对自己的命运并不抱怨,她认为孩子们的教育更为重要,这源于她在山野生活多年积累的朴实和坚韧的性格。
时间飞快的流逝,石奶引的容貌也不再年轻,她平静而知足地生活着,直到媒体曝光了她作为人民币女孩的身份。
一时间,大量记者慕名而来,社会各界的注意力也集中到这个山区的小村寨,有人假冒他人名义要求石奶引进行资助,遭到她的婉拒,使她深感自己仍处于贫困之中,无力帮助他人。
好在政府的扶贫机制最终将目光投向了石奶引,2017年,扬州大学副教授凌裕平带领扶贫小组来到了石奶引家。
看到老太太生活的艰辛,于是他立志要帮助这位一元人民币女孩改变命运,并以她为核心带动整个村寨脱贫。
凌教授的指导下,石奶引的家第一个开始了试验,他们在地里引进了黄桃树、泥鳅等,还学习了相关的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每年可获利5000元,果树收入更是过万,这对以前一贫如洗的石奶引家庭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随着生活有了保障,石奶引也乐观开朗了许多。
与此同时,凌教授还在村子里举办讲座,向大家灌输现代农业知识,并鼓励他们效仿石奶引的做法改善生活。
如今,这个曾经偏远贫穷的山村已经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组织得更加规范,种植业开始蓬勃发展,脱贫的希望已经看得见。
看着焕然一新的生活,石奶引由衷地感谢政府和凌裕平教授,她也将自己丰富的经验传授给村里每一个人。
村民们也已经不再提起她作为人民币女孩的往事,而亲切地称呼她为“侗寨农业一把手”,每个人都需要机会改变命运,而抓住机遇后付出努力才是最关键的。
石奶引的故事激励着这个山区的所有居民,他们坚信只要继续奋力拼搏,整个村子都一定能够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笔者认为“人民艺术家”这个称号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做出更多的贡献。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哪里,而在乎沿途的风景以及那个陪你看风景的人,所以,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只要能够让你过得开心、充实、有意义,那就是成功的。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探访石奶引 揭开“人民币女孩”的真实人生》2017-08-25
央视网《寻访一元人民币上少女:曾是侗寨一枝花》2007-01-26
澎湃新闻《致敬|那些曾经出现在人民币上的普通劳动者今何在?》2016-05-02
青岛新闻网《第四套人民币将告别市场 曾开创多个“第一次”》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