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猫的战斗力究竟有多强?数百万只狸花猫在澳洲泛滥成灾,每年捕杀约3.8亿只本

紫蓝谈社会新闻 2024-11-12 12:00:37

中国土猫的战斗力究竟有多强?数百万只狸花猫在澳洲泛滥成灾,每年捕杀约3.8亿只本土鸟类,最大体型以与小黑豹无异,体重可达30公斤至40公斤。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平衡,当地甚至上演"人猫大战",不得不采用投放毒诱饵、用笼子诱捕、甚至修筑长达44公里的"防猫墙",利用机器人精准往野猫身上投放毒药等方式来控制野猫数量,然而却无济于事。   澳大利亚本应是属于袋鼠、鸸鹋、考拉等特有物种的天堂,但现在这片土地上,却出现了一群不速之客——野猫。   据估计,目前澳大利亚野猫的数量在200万至600万只之间。它们肆无忌惮地捕杀着当地的野生动物,甚至野猫最大的个体在体型上已经与小黑豹无异,体重可达30-40公斤。   这些野猫大多为移民带来的家猫所野化。它们祖先曾经仅仅只是人类的宠物或者捕鼠能手,但约在19世纪初被带到澳大利亚后,却迅速在当地野外繁衍开来。   到20世纪末时,野猫的脚印已遍布澳洲大陆99%的土地上。   野猫在澳大利亚如此迅速地泛滥成灾,除了当地适宜的自然环境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们自身的优势。   猫科动物作为优秀的捕猎者,拥有极佳的视力、灵敏的听觉,以及能轻易跳跃到1.5米高处的强壮体魄。即便在沙漠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们也能依靠猎物血液中的水分存活下来。   加之惊人的繁殖能力,猫一年能产下多达三窝、每窝3至8只幼崽。这使得没有天敌制约的野猫种群,很快就占领了从沿海地带到内陆沙漠的广阔疆域。   然而澳大利亚漫长的"与世隔绝"史,却让这里成为了脆弱的生态孤岛。在缺乏捕食者的环境下进化的动物们,根本无力抵御野猫的捕杀。   据估计,仅鸟类一项,野猫每年就能捕杀约3.8亿只;在昆虫、蜥蜴、蛇类等常见猎物之外,就连体型相对较大的兔子、袋鼠等,也难逃野猫的魔爪。   自欧洲人带猫来到澳洲后,已至少有22种哺乳动物被野猫捕杀至灭绝。   为了维系这片土地上本就脆弱的生态平衡,澳大利亚不得不对野猫"宣战"。   在2015年,政府公布计划在5年内扑杀200万只野猫,平均每年要消灭40万只。这可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开出野猫悬赏,每只7澳元。但收效甚微,2016年仅扑杀21万只,远低于年度目标。   从此澳大利亚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人猫大战"。为阻断野猫的活动,人们在内陆沙漠修筑起长达44公里的围栏。   这道被称为"防猫长城"的铁丝网,旨在为濒危的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然而面对灵活多变的野猫,这样的隔离措施收效甚微。野猫能轻易地翻越、钻洞穿过这些物理屏障。   在围困野猫失败后,人们开始求助于化学武器。据报道,澳大利亚政府每月都在野外投放近50万个毒诱饵。有时甚至会动用飞机和直升机进行空投。   可即便是引以为豪的"美味毒香肠",最终也只控制住了野猫的"胃",难敌它们的智慧。狡猾的野猫很快就学会了回避这些陷阱,并对有过不愉快经历的地点避而远之。   人们也尝试利用机器人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野猫进行更精准的毒杀。但野猫与生俱来的警觉性,使这一切努力都难以奏效。   据野外工作人员回忆,有一只名叫"巴纳比"的野猫,曾在脖子上被科学家套上了追踪项圈,但不知何故逃脱并销声匿迹了。   此后无论科学家们如何诱捕,都再无它的踪迹。但项圈的信号却不时在研究团队周围出没,就像是这只聪明的猫在暗中观察人类的一举一动。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引入野猫的做法。毕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一旦失控就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更何况单纯的捕杀,只是头痛医头、治标不治本。   除非澳大利亚本土物种能进化出应对捕食者的能力,否则即便消灭了现有的野猫,未来也难保不会重蹈覆辙。   于是一些生态学家开始提倡"以进化促进化"的新思路。通过对本土动物进行野外训练,提高它们面对捕食者的生存技能。   人们在野生动物栖息地投放猫和狐狸的模型,让动物学会识别和警惕这些天敌。   一些较为大胆的做法,甚至是在隔离区放归少量野猫,让本土物种在与野猫的"对抗"中自然进化。尽管这样的过程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但从长远来看,或许才是维系生态平衡的根本之策。   当然无论是大刀阔斧地扑杀,还是循序渐进地改造生态,在保护濒危物种与控制外来入侵者之间,都很难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平衡点。   一味地消灭,难免会引发动物保护主义者的不满;而任其发展,又可能加剧物种灭绝的脚步。   一场看似人与野猫之间的"战争",归根结底折射出的是人类社会复杂的伦理困境。   在应对自然界的失衡时,如何权衡各方利益,统筹生态、社会、伦理等多重因素,对执政者的智慧可谓一大考验。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澳洲野猫成患,动物保护者却建“防猫长城”把本土物种圈养成白痴》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