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葳蕤陈风
天高云淡,溪水潺潺;曲径通幽,林深谷安。没有灵魂与心境上的平静,是怎样也靠不近黄公望的。
黄公望,字子久,改号“大痴”。50岁时还一事无成,80岁,终成一代宗师。一生从吏人化身为痴人,在山水之间走出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总长近二丈的《富春山居图》是我国最早的禅宗山水画。从黄公望近200字的跋文中看出此画始作于元至正七年(1347),“阅(历经)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历代书画家、鉴赏家、学界包括君王等都对其推崇备至,关注度极高。它的意义已远非一幅作品这般单纯,而是充分诠释了中国山水画的生态审美观,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图像符号。
纵观画作,被秋的静美浸润着的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等自然景象,所承载的人类情感与道德追求已然穿越时代,代表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挚爱,契合了当代人对诗意栖居的向往,随之产生共鸣,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文明最鲜明的特色与发展之源。
《世界史纲》的作者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曾经说过:“山水审美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一项贡献。”何谓山水审美?我试想,大体是历代胸中有沟壑、才能振山河的文人隐士们心灵与山水的碰撞,而所产生的给人以美学享受的山景水色。翻开历史长卷,山水审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水是分开的,孟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一种以社会道德视角去比对人与青山绿水本质精神相契合的审美观念。
先秦东汉时期,山水是真实可居的田园;到了魏晋六朝至唐,逐渐以归隐的心态寄情于山水间,以谢灵运、陶渊明、王维为代表的文人志士从可游到可观,真实的山水成了诗画中的山水;到元代黄公望,将可观的山水兑现成了精神栖居的山水。山水即世界。人的心灵和山水相通、相连,是中国人对山水审美意识开启自醒自觉的生动写照。
《富春山居图》的横空出世,是子久先生以付出一生坎坷而丰富的经历基于对富春江两岸山水的深切感悟和哲学诠释。然,名画故事多。它一经问世,其曲折离奇的过往可谓惊心动魄。因此,古往今来始终牵动着无数关心它的中国人。
75年前60多万件珍宝漂洋过峡,其中的“无用师卷”也一并离开了大陆,从此与“剩山图”隔岸相望。千禧之年,我以省际间电视交流组长兼制片人的身份,与同仁们一起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幸见到了期待久矣的那半截国宝……
红墙与文物隔绝了外面的喧嚣,千百年来的宫廷争斗与情感纠缠也都烟消云散,惟有文化,静静地一言不发地看着你,似乎在提醒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平静一些?2004年,每每来杭州喜欢下榻汪庄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告诉我,说台湾荣成纸业投资的富春山居度假村已正式开张,希望能去住一住。在中国文化的研究方面,白老师是有很高造诣的。我想,他不仅想去体验那极具山水审美价值的高档次酒店,更在于对同根同宗文化的那份痴迷。2018年大雪节气日,白老师因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领奖而相聚富春山居度假村,夙愿得偿。
近日,因“锦绣浙江寻古韵之旅”课题的驱使,走进现实版《富春山居图》提上日程。说走就走。我们几个早晨自驾从杭州出发,走杭新景高速,约摸一个多钟头到杨村桥出口,来到浙江最大的三江汇流处古称严州府的建德梅城。流淌自安徽黄山的新安江、金华兰江,在这里汇流成富春江。一江秋水向东流,流经桐庐、富阳,到了杭州西湖区的袁浦渡口,对岸就是素有“三江活码头”之称的萧山闻堰,从这里再向东,便称钱塘江了。
停好车子,我们在姚坞码头坐上游艇,于薄雾弥漫中细细品味黄公望笔下三江汇合处烟波浩渺的富春江。我们眼下劈波斩浪的这条水道为千里岗山脉和龙门山脉夹峙形成的峡谷,俗称“七里泷”,曾是浙西、皖南、赣东主要商埠往来必经之地。过去江面滩多水急,舟楫从下游上行需等候东风,东风一起,千帆竞发,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就显得路途遥遥,仿佛七十里之远。故曰“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也由此得名。
“七里扬帆”长达23公里,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闻名于世,素有“小三峡”之称。想象中子久先生乘一叶扁舟或徒步跋涉两岸,领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风光,以亲身体验的第一手资料为其传世画作增色添彩。元之前的唐代,无论是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还是杜牧的“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月花”,说的都是这一带的景致。
在梅城古镇用完午餐,我们驱车往回走,来到富阳庙坞黄公望隐居地。在茂林修竹的小径上,在其生活起居的“小洞天”,在演绎画作背后感人故事的纪念馆,大伙儿踩着古人修身养性的足迹,慢究细考,恍然醒悟:黄公望的“痴”,是旁人不能理解的一种对于平静生活的回归。因为平静,才离快乐更近,才真正明白自己喜欢做什么。这样边走边想着,如果我们不曾来过这里,怎会懂黄公望的山居图和诗意村舍?走至云深处,山高林密,偶遇参天翠竹掩映下的山谷崖壁间一条不起眼的登山小路,若不是导引牌提示,定然错过通向西湖群山第一峰、海拔536米的如意尖入口。原来,这位“大痴”先生早已把宜业、宜居、宜游的山水因素糅合在了一起,汇聚起了集大成的山水意识,塑造了中国山水审美之巅峰。
毋容置疑,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已成为这方山水的生命基因。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吮吸、承袭、延展子久先生的理念情怀,生生不息地建设着美丽的家园,这是中华文化之灿烂所迸发的不竭伟力。这一晚,我们住进了“富春山居”,零距离感受白墙黛瓦、榫卯荷载、穹苍天顶、汉唐风韵。当你依次走进湖泊和半山鳞次栉比排列展开的酒店客房,置身其中,就会瞬间闻到弥漫在时空里的精油气息,仿佛穿越到了隔世的桃花源里……忽然发现,冠以“富春山居”的这家度假村,不为某个朝代或风格设计,只为找出美丽与宁静。
正是:山水合璧处,宁静以致远。
(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2024年11月11日草于西溪云心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