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戊戌政变震惊朝野,慈禧太后重新掌权,维新派人士纷纷遭到镇压。在这场政治风暴中,慈禧太后最想诛杀的并不是后来被称为“戊戌六君子”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而是徐致靖。徐致靖为何成为慈禧的眼中钉?又如何在险象环生的局势中保住了性命?
政变爆发后,慈禧太后立即下令将维新派主要人物斩首示众,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便是徐致靖。徐致靖之所以成为首要目标,是因为他是维新运动的重要推手,曾向光绪帝推荐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关键人物。然而,徐致靖最终得以幸免,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内情和多方的斡旋。
徐致靖的幸存首先得益于李鸿章的救援。李鸿章之所以出手相助,是因为徐致靖的父亲曾在科举考试中帮助过他。尽管李鸿章深知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慈禧的决定,但他仍尽力寻找更有影响力的人物帮忙。于是,李鸿章找到了时任直隶总督的荣禄。
荣禄深知慈禧的雷霆手段,但他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为徐致靖求情。荣禄向慈禧解释,徐致靖不过是个书呆子,对新政知之甚少。慈禧听后大怒,斥责荣禄为维新派开脱。荣禄急忙跪下,强调光绪皇帝从未召见过徐致靖,他不可能是维新派的核心人物。慈禧随即派人核查,证实了荣禄的说法,最终将徐致靖的死刑改为“绞监候”。
徐致靖能够逃过一劫,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尽管他是维新派的重要推手,但光绪帝从未召见过他。这并不是因为光绪对徐致靖的不信任,而是因为徐致靖“双耳重听”,即耳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密议常常在暗中进行,周围布满了慈禧太后的耳目。在这种情况下,光绪自然不会召见一个听不清对话的人,以免泄露机密。
尽管逃过一劫,徐致靖却始终心怀愧疚。他认为自己应该与“六君子”一同赴死,留下自己又有何意义?为此,他给自己改名为“徐仅叟”,意指六君子都已离去,只剩下他这个行将就木之人。戊戌政变后,徐致靖被关押在监狱中,直到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打开牢门释放囚犯。然而,徐致靖却拒绝离开,他说:“我是大清国的犯官,判我绞监候,现在外国人开监放囚犯,我不能听从他们的命令。”
徐致靖的幸存与坚守,反映了他在历史洪流中的复杂心态。他既感激李鸿章和荣禄的援手,又深感愧疚未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赴黄泉。他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忠诚与信念,更折射出那个动荡时代的道德困境。在历史的长河中,徐致靖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它提醒我们,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无数个体的命运交织其中。正是这些普通人的选择与坚持,构成了历史的厚重篇章。
@:事实上,孙殿英挖了“慈禧墓”,这个举措是不错的,最好把它丢到“茅坑”里,~?[滑稽笑][滑稽笑]
老娘们坏透了[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