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的老板杨植麟被投资人仲裁,到底发生了啥???[吃瓜群众] 杨植麟,一位

钟繇的趣事 2024-11-11 20:46:12

kimi的老板杨植麟被投资人仲裁,到底发生了啥???[吃瓜群众] 杨植麟,一位光芒四射的年轻科学家和创业者,在去年硅谷的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列出了其认为有可能成为“中国OpenAI”的五个候选,里面有MiniMax、智谱AI、光年之外以及澜舟科技,而另一个位置就是杨植麟,其他都是公司,而他直接是一个个体。为啥会是这样呢? 杨植麟本科以顶尖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后赴美卡内基梅隆大学深造,他在短短四年内完成了通常需要六年的博士学业,师从苹果AI研究负责人Ruslan Salakhutdinov和谷歌首席科学家William Cohen。他在Facebook AI Research和Google Brain等AI界巨头机构留下足迹,更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颠覆性的Transformer-XL和XLNet论文,震撼学术界。如今,他作为月之暗面(Moonshot AI)的创始人兼CEO,引领着大模型技术的革新,用智能的力量书写着未来。 2019年杨植麟回国后在循环智能负责纯算法研发并且统领公司的产品经理队伍。循环智能这家公司是他与陈麒聪、揭发和张宇韬三人早在2016年就建立的AI公司,也在成立三年后正式开始推动商业化。 2022年年底他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再回来后新成立AI公司 “月之暗面”的消息横扫各媒体平台。月之暗面的早期投资方几乎都是循环智能的股东,今年年初阿里对其投资10亿美元的消息在业内的声量也很大。 月之暗面的创始团队除了杨植麟,还有循环智能的CTO张宇韬,以及同样有清华、计算机背景的周昕宇、吴育昕,以及一位投资行业背景的老哥。 从杨植麟的背景来看,大概率是了解到想保持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不会因为后续投融资股份的稀释而失控,采用单独成立一家研发型的公司A,专利和核心技术挂在这家公司,然后授权给另一家公司B使用就好了。基于现在大模型的发展情况,A公司是壁垒是核心,他的股份是大头,B公司是业务,是他们授权应用。这个操作鹅厂当年就是这么干的,这样创始人可以确保核心技术拥有者不会被赶走。毕竟公司发展越来越大,很多东西不是创始者可以完全控制的,感觉这哥们确实取过经了。吸取了蛮多的商业教训的。 虽然他们被只能循环时期的投资人在香港提起仲裁,他们也找了代理律师回应,但是感觉这些早期投资人大概率是想通过仲裁要一些好处吧[吃瓜群众] #职场##投资##投资人##风险投资##大模型##互联网##创业#

0 阅读:0
钟繇的趣事

钟繇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