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74军撤到台湾后,番号被撤销,军长劳冠英被撤职。劳冠英去找老长官俞济时求助,俞济时说:“你太不争气,这个帮我也帮不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样的背景下,74军诞生了。这支部队的组建,并非偶然。 国民政府迫切需要一支能打硬仗、能扛大旗的精锐部队,来提振士气、鼓舞民心。74军最初的军长是黄埔一期的俞济时。 此人深受蒋介石的信任,也为74军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淞沪会战让74军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74军将士浴血奋战,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74军此后辗转各地,参加了徐州、长沙、常德等地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这三次战役中,74军更是打出了赫赫威名,“抗日铁军”的称号也由此而来。然而,74军的军长却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 从俞济时到王耀武,再到施中诚、张灵甫、邱维达、劳冠英、余建勋,短短十几年间,74军竟然换了七任军长。 这些人,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被俘投诚,有的逃亡海外,结局各不相同。他们的命运,也折射出74军跌宕起伏的历程。 抗战胜利后,举国欢庆。然而,和平的曙光并没有照亮74军的未来。抗战胜利后,这支曾经的抗日劲旅却被卷入了国共内战。孟良崮战役后,74军再也没能恢复元气。 在这场战役中,整编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战死。孟良崮一战,不仅使74军损失惨重,更使其士气大挫。 曾经的“抗日铁军”,在内战的泥潭中开始迷失方向。为了维持74军的建制,国民政府不得不进行重建。然而,重建后的74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兵员素质参差不齐,装备老化落后,士气低落涣散。更为致命的是,74军的内部也开始出现裂痕。各级军官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使得74军更加不堪一击。 74军到了劳冠英手里时,已经是状况百出,元气大伤了。劳冠英本人也缺乏军事才能,难以力挽狂澜。在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74军节节败退,最终在平潭岛被撤销番号。劳冠英丢了军权,也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 74军的覆灭,并非偶然。除了战争的残酷和命运的捉弄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无能。 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使得国民党军队内部腐败丛生。裙带关系盛行,军官选拔不注重能力,只看关系。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打胜仗? 许多国民党将领缺乏战略眼光,战术指挥失误,也是导致74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例如,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的孤军深入、轻敌冒进,最终导致全军覆没。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迷,也是败局的重要原因。 士兵们普遍缺乏作战意志,对战争目的缺乏认同。再加上军饷拖欠、待遇低劣,士兵逃亡现象严重,战斗力自然下降。 74军的七任军长,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复杂和动荡。俞济时,因为和蒋介石关系密切,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依然过着安稳的生活。 济南战役后,王耀武成了俘虏,后来被特赦,最终在北京离世。施中诚,抗战胜利后继续在国民党军队任职,最终在台湾去世。张灵甫,战死沙场,成了孟良崮的冤魂。邱维达,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接受改造后,在南京去世。 劳冠英,丢了军长职位后,生活困顿潦倒,最终在台湾去世。余建勋,参加昆明起义,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最终在昆明去世。 74军的兴衰史,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史诗。这支曾经的“抗日铁军”,最终却走向了覆灭。 一支军队要想取得胜利,不仅需要精良的装备和高明的战术,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团结的精神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74军的覆灭,也警示我们,腐败和无能,最终会导致失败。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写这篇文章的人你是在侮辱74军全体将士
小编当时在场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张师长冤吗?瞎指挥,如果没阵亡该被军事法庭枪毙
小编你大脑进水了吗?张灵甫是74师师长咋成了74军军长呢?
应该来东北野战军如果有发挥出华野追歼三天三夜不停歇杜聿明兵团精神,根本那支嫡系王牌52军成建制逃脱,串到湾湾,国军没有这一嫡系王牌军52军根本守不住湾湾,就不会有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