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么先进的导弹,都逃不出陈德明的手掌心!被称为“第二钱学森的他”,得知韩国设

史记新说吧 2024-11-07 16:03:45

无论多么先进的导弹,都逃不出陈德明的手掌心!被称为“第二钱学森的他”,得知韩国设置萨德系统后,一点也不担心,就连美国也对他有所忌惮!   1990年,陈德明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他第一时间坐上了去西北的火车,目的地是一个鲜有人知的导弹靶场。   刚到基地,发现这里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这儿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先进的设备,只有无边的戈壁和简陋的营房。   艰苦的条件让年轻的陈德明有点失落。   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前辈们“两弹一星”的故事,激励着他,让他找到了方向。   戈壁滩的荒凉并没有磨灭他心中的理想,反而让这颗种子扎根更深,发芽更壮。   面对挑战,他不但没退缩,反而特别兴奋。   “硬骨头”最能激发他的斗志。   他知道,常规的折算方法行不通,必须另辟蹊径。   最终,他通过4次试验拿到了8组数据,为后续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有了数据,新的挑战又出现了。   手头数据不多,怎么估算600公里射程的精准度呢?   陈德明不停地改进计算方法,每天白天黑夜地忙着计算和推演。   他最终成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导弹飞行性能评估系统和鉴定方法,解决了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   陈德明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继续挑战新的难题。   他成为了中国反导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构筑祖国的“空中长城”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德明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戈壁滩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一直对科研充满热情,对国家也非常忠诚。   他把每一次试验都当作一次战斗,用智慧和汗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陈德明的故事,是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   它体现了中国科研人员在艰难环境中,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陈德明的事迹激励着新一代的科研人员,他们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在国防科技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如今,陈德明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守门人”,守护着祖国的万里长空。   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是一代代科研人员不断努力的结果,逐渐变得越来越强大。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国防科技建设,培养更多像陈德明这样的天才,为祖国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他以身作则,证明了什么是“科技强军”,什么是“为国奉献”。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前行。

0 阅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