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女婴出生6个月,因父母离异寄养到姑姑家,2007年,姑姑无力抚养,把10岁的

米粒侃社会 2024-11-05 23:53:31

西藏女婴出生6个月,因父母离异寄养到姑姑家,2007年,姑姑无力抚养,把10岁的她送到北京,哪料,一位陌生男子摸着她的头承诺:“有我在,这里就是家,以后你就踏实读书!”自此,女孩再次有了父亲。   一双崭新的运动鞋摆在面前,包装盒都还没拆,石青华却湿了眼眶。

这孩子,怎么这么倔……这双鞋,是次拉姆买的。

那个从西藏来的小姑娘,以前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着其他孩子玩。

次拉姆刚到北京的时候才十岁,瘦瘦小小的,汉语说得磕磕巴巴,一句完整的都说不出来。

石青华还记得她刚到那天,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惶恐不安,小手紧紧抓着姑姑的衣角,怎么都不肯松开。

石青华看着心疼,把她拉到身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剥开糖纸塞到她手里,小姑娘抬眼看了他一下,又赶紧低下了头,脸上微微泛起了红晕。

2007年秋天,对次拉姆来说是个重要的转折期,在那个遥远的西藏小村庄,她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婚了,被送到姑姑家抚养。

姑姑家日子过得挺紧巴,自己还有两个孩子,手头一直不太宽裕,次拉姆很懂事,小小年纪就帮着家里干活,从不给大人添麻烦。

懂事的孩子心里其实藏着对父母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姑姑虽然舍不得,可是家里两个孩子再加上次拉姆,她真的没有能力供养了。   于是命运将次拉姆推到了石青华的身边。

2007年,石青华的学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孩子,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都经历过不同的不幸,父母离异、家庭贫困……

他们需要帮助,需要一个温暖的家,次拉姆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

石青华把学校当成家,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他给孩子们提供食宿,教他们读书写字,陪他们玩耍,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他的细心照顾下,孩子们慢慢放下了心防,脸上又露出了笑容,石青华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但对次拉姆,他却多了一份心疼。

这个孩子从小没得到多少父母的关爱,所以比其他同龄孩子更敏感、更脆弱。

为了帮助次拉姆尽快融入集体,石青华特意安排了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和她同桌。

课余时间,他还经常带着次拉姆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教他们唱歌、跳舞、画画。

慢慢地,次拉姆开始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她学会了几句简单的汉语,能和同学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虽然偶尔还会想家,但她已经不再感到孤单和害怕,因为这里有爱她的石爸爸和伙伴们。

石青华对次拉姆的关爱,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也像亲兄妹一样照顾着这个特殊的妹妹,教她说汉语,带她一起玩耍。

每到这时候,石青华就会想起他的女儿,几年前,一场意外,让他的女儿和妻子严重烧伤,为了给妻女治病,他倾尽所有,却依然无力回天。

那段时间,他几乎崩溃,是路边捡废品的小男孩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叔叔,吃个苹果吧,别难过了。”

小男孩稚嫩的声音,却像一道闪电,击中了石青华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还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决定把这份爱心传递出去。

于是,他着手创办这所爱心学校,给那些没依没靠的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次拉姆的到来,让石青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心里觉得特别满足和充满希望。

次拉姆很努力,她知道石爸爸为他们付出了多少,她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石爸爸,回报社会。

她的成绩越来越好,从一开始的垫底,到后来名列前茅。

她喜欢画画,石青华就给她买了画笔和画板;她喜欢跳舞,石青华就给她买了漂亮的舞蹈服。

每个孩子的生日,石青华都会悉心准备礼物,给他们庆祝,孩子们也把石青华当作家人,亲切地叫他“石爸爸”。

学校里的孩子越来越多,石青华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可他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守护着这些孩子,给他们挡风避雨。

他知道,这些孩子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心和支持,他要成为他们的依靠,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次拉姆已经高中毕业了,因为她学籍在西藏,所以她得回去参加高考。

临走前,石青华拉着她的手,再三嘱咐她要照顾好自己,遇到困难一定要打电话。

次拉姆眼含热泪,使劲点点头,回到西藏后,次拉姆更加努力学习。

她知道,只有考上大学,才能不辜负石爸爸的期望,才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赚取生活费,从来不向石青华要钱,石青华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给次拉姆打电话,让她不要打工了,专心学习,钱的事不用担心。

但次拉姆却拒绝了,她说:“石爸爸,我已经长大了,可以照顾好自己了,您别担心,我会好好学习的,将来一定会回报您。”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他会一直走下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石青华和他的103个“孩子”》

0 阅读: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