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的现任方丈是妙江法师。妙江法师,生于1952年腊月,山西阳高人,他在中国佛教界担任重要角色,不仅是五台山碧山寺的方丈,还兼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等职。 妙江法师,1953年8月生于山西阳高县,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母亲作为一位在家修行的佛教居士,生性仁慈,行为端正,从不与人争执。 法师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每天耳濡目染的是佛经的吟诵和佛堂中檀香的香气,这些都无形中塑造了他日后的信仰和人生轨迹。 年仅三四岁时,因父母需要下田劳作,无暇顾及他的照料,妙江便被送往附近的一所寺庙,由寺内的和尚们代为照看。 寺庙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在这里不仅受到了师父们的喜爱和悉心照料,还开始接触和学习佛教文化。寺庙里的师父们待他如己出,经常有“老佛爷吃啥我吃啥”的待遇,让他深感归属和安全。 妙江法师在家乡寺庙的影响下,对佛教的信仰愈加深厚。七岁那年,他跟随母亲至大同善化寺,并在那里初次受戒,成为一名小行者,这标志着他对佛门的正式归依,尽管他当时未剃度成为出家人。同时,妙江法师也在村里的学校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两者并行不悖。 妙江法师的童年是在佛法的熏陶和家乡田间的劳作中度过的。他从小就展现出了佛家教导中的慈悲为怀。特别是在生产队秋季分配土豆的季节,他总是将最好的土豆让给他人,自己则选择那些体积较小、品相较差的,这种无私的精神深受村民们的尊敬。 1968年,妙江法师选择了剃度出家,开始了他的佛教修行之路。在此之后,佛法的影响力逐渐扩展到他的家庭成员中。首先是他的父母,受到儿子的影响,相继选择了出家修行。 紧接着,妙江法师的姐姐家的两个儿子及一个孙女也跟随加入了佛门,使得妙江法师的家族成为了当地著名的佛教修行之家,共计六位家庭成员出家,这一现象在当地社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1973年,妙江法师在一次修建水库的工作中经历了生死一瞬。当时他不慎从17米高的大坝上坠落,本应当是命丧之际,却意外地落在了堆放的水泥袋上,奇迹般地毫发无损。 这一事件,妙江法师深信是文殊菩萨的庇护,因为在坠落过程中,他幻见了文殊菩萨的身影。从此,妙江法师立志要前往五台山,以感谢菩萨的救赎,并进一步深入佛法的学习与传播。 1980年,妙江法师的心愿得以实现,他抵达了五台山,并在那里的佛教协会的安排下,前往佛学院深造。 通过几年的学习,他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佛学知识,还显露出了超凡的管理与领导能力。1984年,他被任命为南山寺的管家。在妙江法师的管理下,南山寺迅速走向了繁荣,香火鼎盛。 随后,妙江法师调任慈福寺,同样将该寺从一处低迷状态带入了一个新的兴旺时期。不久,他又被派往竹林寺,当时的竹林寺只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小寺庙。经过妙江法师几年的努力,竹林寺不仅在规模上得到了扩展,还成为了一处知名的佛教圣地。 这些成就使得妙江法师得到了更多的重视。1991年,他被送往佛学院的监院执事进修班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两年后,他成为五台山碧山寺的当家,并在1995年,被封为该寺的第五代方丈。 此后,妙江法师不仅着力于佛教的传播和教义的普及,更是对寺院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大幅强化。他领导下的碧山寺先后重建和兴建了超过十座寺院,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复兴。 2005年,为了让更广泛的群体接触和了解佛教文化,妙江法师创办了名为“清凉之旅”的夏令营活动,计划通过每年的定期举办,吸引和教育不同年龄段的人们。 夏令营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至几百人,参与者包括学生和家长,这不仅增强了佛教的社会影响力,也使得佛学教育形式多样化。 除了教育活动,妙江法师还特别重视佛教音乐在修行和传教中的作用,他在五台山主办了多场祈福音乐会。通过音乐会,他展示了佛教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使人们在音乐声中体验精神的净化和提升。 妙江法师的弘法方式强调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修行和行为来影响和感化他人。他认为,法师的德行和行为是传递佛教教义的重要方式。 他本人生活朴素,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也从不要求特殊待遇,常常自己动手准备简单的素食,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深深影响了信众和周围的人。 在社会服务方面,妙江法师也展现了佛教的慈悲为怀。在他的倡议和领导下,碧山寺捐资建立了多所希望小学,并在国内外重大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和捐款。 参考资料:郑新生著. 往事新韵[M].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