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大连一名小伙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变性人,为了隐藏过去的秘密,她选择嫁给了一位比自己年长32岁的富商,然而,在丧夫之后显现出来,她竟发现自己的丈夫早已知晓了她的真实身份。 (信息来源:2003.06.21 华商报《华商报》官方账号 —— 中国第一变性人自白:我的现在比过去美丽(图)) 1983年,北京一家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个时代悄然翻页。 张克莎,这个名字从此有了新的意义。 它不再指向一个被困在男性躯壳里的灵魂,而是一个女人,一个完整的女人,一个勇敢追寻真我的女人。 这场手术,不仅改变了张克莎的生理性别,更是一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对社会传统观念的挑战。 这一切,要从六十年代的大连说起。 那时候,张克沙是家里的老小,也是唯一的一个男孩,后来,他改名叫张克莎。 在多子女家里,穿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很常见。 但对张克沙来说,这其中却隐藏着一种莫名的喜悦——他喜欢穿姐姐的裙子。 小张克沙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这种特别的喜好。 保姆给他穿上裙子,邻居夸他漂亮,他都感到由衷的开心。 家人也把他当作“七姑娘”、“七妹妹”来宠爱。 在小时候,性别这回事儿好像挺模糊的。 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性别不符的困扰也越来越明显。 学校,本应是孩子们自由成长的地方,却成了张克沙的噩梦。 他喜欢和女孩一起玩,喜欢女孩的玩具和游戏,这让他成为了同学眼中的“异类”。 嘲笑、孤立和排挤,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把他紧紧缠住了。 他连在学校上厕所都不敢,只能忍到回家。 父母察觉到了张克沙的痛苦。 他们没有怪他,也没有逼他改变,而是给了他理解和鼓励。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父母是少见的。 他们的包容,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张克沙迷茫的前路。 1979年,一则新闻改变了张克沙的命运。 报纸上报道了一例国外变性手术成功的消息,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了解到,国内也有医院可以做这项手术,但条件是必须参军。 为了追逐梦想,他毫不犹豫地进了军营。 在部队,张克沙开始为变性手术做准备。 他偷偷服用雌性激素,留起了长发。 军营的铁血环境,并没有磨灭他对女性身份的渴望,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退伍时,张克莎的长发和女性化的装扮,让工作人员不知所措。 他的档案上明明写着男性,可眼前分明站着一位女性。 手续被卡住了,但这并没有动摇张克莎的决心。 离开部队,张克莎来到广州打工。 在这里,他以女性的身份生活,努力攒钱,为手术做准备。 有一次,他无意间看到一篇关于“性别认同障碍”的文章,这才发现自己内心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 兜兜转转了好几圈,他终于联系上了文章的作者,北京的阮芳斌教授,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1983年,在多位医生的帮助下,张克莎终于完成了变性手术。 他现在改名叫张克莎,户口上的性别也改成了女性。 手术成功了,但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现在很多社会上的人对变性人了解不多,接受度也不高。 在工作中,张克莎遭受了歧视和孤立。 女同事们对她避之不及,甚至连上厕所都要躲着她。 爱情也充满了坎坷。 张克莎的初恋因为男方家里不同意,最后不了了之。 这让她再次体会到社会的不理解和偏见。 张克莎心灰意冷,离开了那个让她伤心的地方,去了广州,找到了之前认识的肖先生。 肖先生比她大32岁,曾追求过她,但当时她还没有变性。 现在,张克莎只想远离这一切,从头开始。 两人结婚后,移居香港。 在香港,张克莎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以为可以将过去的一切都埋藏起来,但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一个老乡发现了她的秘密,以此勒索她。 为了保守秘密,张克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给老乡钱。 最终,她不堪重负,逃到了日本,后来又辗转到了台湾。 她与肖先生过起了异地生活,直到2002年,肖先生病危。 张克莎连夜赶回香港,但还是没见到丈夫最后一面。 她始终没把秘密告诉肖先生,一直到死都没说。 张克莎的丈夫去世没多久,她妈妈也走了。 她决定不再藏着掖着,把自己的经历公开,并且写成了一本书,叫《女人梦》。 如今的张克莎,已经步入晚年。 她早已与过去的一切和解,不再在意世俗的眼光。 她的人生,是一部关于自我探索、自我认同的史诗。 她用自己的勇气和坚持,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观念,也为更多像她一样的人,点亮了希望的灯火。
1983年,大连一名小伙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变性人,为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11-04 21:38:51
0
阅读: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