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贺子珍的婚姻之谜:与贺子珍成婚的第2年,得知杨开慧牺牲。   杨开慧的父亲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1-04 20:57:32

毛主席贺子珍的婚姻之谜:与贺子珍成婚的第2年,得知杨开慧牺牲。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当地著名的伦理学家。   杨开慧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7岁便步入学堂。   1913年,杨昌济受聘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很快引入了毛泽东这位学生进入杨家。   毛泽东的思想深受杨昌济赏识,经常邀请其参与家中的学术交流。   杨开慧的学术兴趣与毛泽东的革命理念在不断的交流中产生了共鸣。   1918年,杨开慧与父亲一同前往北京,期间她与已在北京的毛泽东重逢。   毛泽东在杨昌济的推荐下成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   1920年,杨开慧与毛泽东结为连理。   婚后,杨开慧更是其革命生涯的坚强后盾。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杨开慧全力支持毛泽东的选择。   1927年,大革命遭遇重挫,毛泽东亲赴农村深入基层,与民众并肩作战。   8月31日,毛泽东离开安源前往井冈山,与妻子杨开慧简短且急促地道别。   毛泽东仅领导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还在1928年春天,因担忧杨开慧的安全,派遣吴福寿前往长沙探查情况。   不幸的是,杨开慧已在敌人的迫害下殉难。   同一时期,毛泽东在塘边村视察土地改革工作时,偶然与贺子珍住在同一户人家,两人因此结缘。   贺子珍不仅是井冈山地区首位女性战士,还曾在永新县积极参与妇女运动。   毛泽东对贺子珍的才能深感赞赏。   在1928年5月,毛泽东与贺子珍决定结为终身伴侣。   1929年1月,随着红军的战略转移,毛泽东和贺子珍离开了井冈山。   长征途中,贺子珍历经苦难,甚至在敌人的追击下,艰难地生下了女儿。   她把新生的孩子托付给了别人,继续随队前行。   1930年冬,杨开慧在长沙被敌人杀害的消息最终被证实。   1931年,毛泽东在漳州市区的胜利后,收到了杨开慧牺牲的详细情报。   在此后的日子里,毛泽东经常一人独坐,挥毫写下《上邪》。   1935年10月,贺子珍和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并不久后迁至保安县。   在这里,她再次为毛泽东生下一个女儿,即孔东梅的母亲李敏。   然而,贺子珍生涯中并非没有矛盾与挑战。   在延安时期,她发现自己的文化水平无法满足新的要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1937年的冬天,贺子珍决定离开延安,远赴苏联。   这次离别并非单纯出于或情绪化的决定。   她与毛泽东的关系也显现出复杂的情感纠葛。   在苏联的日子对贺子珍来说,充满艰苦。   1938年她在莫斯科生下了与毛泽东的儿子柳瓦,但柳瓦不幸因病夭折。   贺子珍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是孤独心酸的。   在1939年的九月,贺子珍突然接到一封毛泽东通过周恩来转交的信件,信中毛泽东委婉地表达了解除婚姻关系的意愿。   此时的贺子珍刚经历了丧子之痛,这封信无疑加剧了她的生活压力。   贺子珍在苏联负责照顾毛泽东和杨开慧所生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他们当时在苏联东方大学学习。   贺子珍从自己每月70卢布的生活津贴中省出钱来,购买日用品满足两个孩子的需求。   尽管如此,她从未透露自己与孩子们的血缘关系,孩子们误以为这位热心的阿姨只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   1941年底,泽东将他的女儿李敏也送到了苏联。   李敏的到来为贺子珍带来了短暂的快乐。   在异国他乡,她和三个孩子相依为命。   她需要彻夜织毛袜子、洗衣服,并在周末去伐木。   贺子珍后来在一封信中提到,她在苏联的生活比长征还要艰苦。   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她的情绪变得难以控制,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对李敏进行责打。   外界误以为她的精神状况出现了问题,甚至一度被送往精神病院。   但据她的家人回忆,这些打骂并不是真的出于恶意。   到了1947年8月,贺子珍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终于与李敏和毛岸青一起回到了中国东北。   回国后,毛岸青和李敏很快回到了毛泽东的身边。   贺子珍曾向一位老战友透露,她还希望能够和毛泽东有一面之缘。   毛泽东在庐山会议期间安排了一次秘密会面。   会面时她被情感所淹没,几乎无法言语。   在1976年毛泽东逝世前,李敏曾赶到他的身边,毛泽东当时已经无法讲话,但他通过手势传达了对贺子珍的思念。   毛泽东去世后,贺子珍终于得以在1979年被接到北京在毛主席纪念堂前为毛泽东献花。   贺子珍的晚年生活在上海。   她的健康状况不佳,1984年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她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参考文献:[1]李珍.有关毛泽东与贺子珍婚姻的几点史实考订[J].毛泽东研究,2015(4):80-85

0 阅读: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