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就,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秘密发明,这项发明让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11-01 11:09:34

总理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就,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秘密发明,这项发明让国民党在过去的20多年里始终无法解开其奥秘。   (信息来源:2020-01-31 央广军事——周恩来创中共首部密码 始终未被国民党破译)   在那硝烟四起的革命年代,除了枪炮声,还有另一场悄无声息的战斗在进行——电波之战。   中共的无线电通讯,就像一条隐藏在黑暗中的生命线,连接着中央和各个根据地。   而这条生命线的安全,维系在一个神秘的密码之上——豪密。   电报这玩意儿,从清末传入中国就成了香饽饽。   但早期的电报密码,就像一层薄纱,看着神秘,一捅就破。   用四个数字代表一个汉字,这叫做单表替代密码,好理解,也好用,但问题是,它太容易被“扒裤子”了。   甲午战争就是个血淋淋的教训,日本鬼子破译了清政府的密码,把咱的底裤都看光了。   李鸿章和国内的电报往来,全被日本人当成了情报来源,国家利益,损失惨重!   到了民国,军阀混战,密码破译成了家常便饭。   张作霖、阎锡山和蒋介石,每个人都手下有一批专门研究密码的高手。   不过,密码技术还是那套老东西,没啥新进展。   1928年,周总理开始布局中共的无线电通讯系统。   派人去苏联学习,在上海、香港建电台。   1930年1月,沪港之间第一次实现了地下党的无线电通讯。   可这第一次,用的还是单表代替密码,很快就被港英当局破获了。   各地的武装斗争如火如荼,中央和苏区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交通员传递消息,这效率实在不高。   咱们现在得赶紧把稳定的无线电通信搞起来。   除了搞到大功率电台,更重要的是,得有一套牛逼的密码。   1931年3月,周总理把自创的密码交给了任弼时,准备带去中央苏区。   这密码,就是后来的“豪密”。   为啥叫豪密?   周总理以前用过“伍豪”这个化名。   豪密到底有多牛?它不仅仅是一套密码,还是一种密码系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重复”。   以前的密码,同一个字用的电码都是一样的,容易被分析。   豪密不一样,它用上了数学方法。   具体怎么搞的?   这么说吧,豪密就像一个不断变化的密码本。   每次发电报,都像重新生成一个新的密码。   就算敌人截获了电报,也没用,因为他们没有那个“密码本”。   黄季弼是国民党的密码专家,他曾说豪密的译电方法像是在不断变换大小码的“复译法”。   这说明豪密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   咱们用个例子解释一下。   任弼时到苏区后,发的第一封电报说:“我安全到了。”   如果用普通的电报明码,加密后就是一串固定的数字。   豪密会在这些数字后面再加上一组随机的乱数。   这样一来,就算敌人截获了电报,看到的也是一串毫无规律的数字,根本破译不了。   这种方法,叫做“一次一密”。   每次发报都换不同的随机数,敌人就摸不着头绪了。   登录网站时,除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还得填个验证码。   这个验证码就像是豪密中的随机数。   有了豪密,中央和根据地之间的通信就安全多了。   在隐蔽战线上,中共始终掌握着主动权。   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都没能把豪密破译出来。   这足以证明豪密的强大。   国民党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花了很大力气,想要解开豪密。   但由于豪密采用一次一密体制,每次电报的加密方式都不同,传统的破译方法根本无效。   国民党的密码破译专家们绞尽脑汁,尝试了各种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   他们甚至怀疑中共使用了某种“黑科技”,但实际上,豪密的强大之处在于其简单的数学原理和严格的操作流程。   豪密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中共的通讯安全水平。   它不仅确保了中央和根据地之间的通信安全,还推动了中共通信安全体系的建设。   中共开始重视密码人才的培养,建立了专门的密码机构,制定了严格的密码管理制度。   这些措施,为中共在隐蔽战线上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豪密是周恩来智慧的结晶,他不光是位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个厉害的密码专家。

0 阅读:241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