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不如韩国,甚至就连环境都不如瑞士,似乎在一些国人的眼里,中国总是落后于其他国家,一直都追不上追不上,然而他们却忘了我们要对比的都是他国最强势的东西。 要说中国制造的故事,咱得从一辆三轮车说起,别笑这可不是街边那种载客的三轮车,而是汽车发明人本茨的杰作。 本茨这位德国大爷,在19世纪末捣鼓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说是汽车,其实就是个带发动机的三轮车,前面一个人开,后面挤挤能坐两个。 这么个玩意,放在今天估计连个黑科技都算不上,但在当时可是震惊了整个欧洲,就这样德国汽车工业开启了百年辉煌。 提及至此,或许您会心生疑问:这与中国制造存在何种关联?中国制造的起步,跟本茨的三轮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就拿芯片来说吧,现在谁不知道芯片是高科技的代表?可中国最早做芯片的时候,那水平,说难听点,就跟本茨的三轮车差不多。 你看看人家美国,芯片技术早就到了"现代汽车"的水平,人家起步早,专利多,有足够的试错成本,更重要的是,人家可以通过市场交易不断回收资金。 反观咱们,起步晚不说,还得面对人家的技术封锁,想买人家的高端芯片?对不起不卖,这下可好,只能自己琢磨。 有人说了:那干脆别做呗,直接买不就得了?这话要是让老一辈的科学家听见,非得跳起来不可。 你想在咱们能自己造“长江颗粒”之前,日本东芝的颗粒卖给咱们多贵?那叫一个天价!后来咱们自己能造了,你看看人家的价格是不是降下来了? 这就是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只有将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不用看他国的脸色。 那中国现在到底行不行呢?其实中国制造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三轮车”水平了,就拿高铁来说吧,从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算起,到现在全国高铁网络四通八达,才用了15年的时间。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咱们可是见证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的逆袭之路,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国家战略的精准规划,也是中国制造业实力的有力证明。 再说说5G通信技术,曾几何时,咱们在2G、3G时代可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吃灰,到了4G时代,勉强跟跑,可到了5G时代,咱们终于实现了弯道超车,甚至开始引领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 这些成就,足以让咱们挺直腰杆,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科技,来了! 当然也不能说中国制造就没有短板了,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咱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芯片制造,虽然近年来国产芯片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还是存在技术代差。 芯片这玩意,制造工艺复杂,产业链条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积累,咱们在这些方面还有不足。 除了芯片之外像是操作系统和软件也是咱们的短板,长期以来,咱们一直都需要国外的高端技术。 面对这些挑战,咱们既要自信,也不能太乐观,中国科技要想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说到创新咱们来看看光伏产业,早期的光伏技术效率低下,需要大量土地和巨额成本,但随着技术进步,中国企业成功研发出效率接近理论极限的新型单晶硅电池。 往昔铺满整个操场方可发电的光伏板,如今仅需一半面积就能达成相同效果,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国制造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有力证明。 还有我们近几年突然厉害起来的无人机,大疆创新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无人机的看法,从简单的拍摄工具,到功能强大的智能设备,大疆不断为无人机注入新的功能和技术。 这种接地气的创新策略,不仅帮助大疆扩大了市场,还培养了大量忠实用户,这不就是中国制造从"拼数量"走向"拼质量"的生动写照吗? 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从本茨的三轮车到现代高铁,从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我们见证了一个大国工业的崛起之路。 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我们在一些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但在核心技术上仍需努力。 我也相信中国制造的目标不仅是追赶和并跑,更要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跑者,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 环球时报|学者:中国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现代化,将比美国的更具有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