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吴延陵##名人论胡适# 为什么说胡适是认知的分水岭?为什么说胡适是人心

书生说文化 2024-10-30 20:37:16

#书生吴延陵# #名人论胡适# 为什么说胡适是认知的分水岭?为什么说胡适是人心的试金石?为什么说胡适是学者的保命符? 名人论胡适|005期 陈寅恪、罗尔纲论胡适 人人都骂俞平伯(胡适)我不同意。过去你们都看过他们的文章,并没有发言,怎么今天你们就做了应声虫,这不就是: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上世纪50~60年代引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关于胡适的批判运动,当时的知识界、文化界和学术教育界凡是有点地位的,凡是能说得上话的基本上一股脑的开始批判胡适。其中只有那么几个人没有表态,而敢为胡适说公道话的更是寥寥无几,陈寅恪却发声了。 仔细阅读和研究胡适的相关历史我们会发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将胡适奉为青年领袖,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批判胡适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胡适正名的是同一批人。 有趣的是,胡适的行为和言论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到胡适去世,他一直都奉行自由主义和实验主义, ,但人们对他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我们或许可以从罗尔纲的这一段回忆中得到答案: 当时批判胡适的运动刚兴起,还在家乡没有经过“学习”的罗尔纲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划清界限”,学生怎么能跟老师划清界限呢?正当他疑惑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胡适的小儿子胡思杜已经开始批判胡适了。然后罗尔纲就想连胡适的儿子都可以划清界限,他作为一个学生怎么就不可以? 于是,罗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始批判胡适,结果到了80年代,风气刚一转变,罗立马就开始也是大张旗鼓的回忆胡适的点点滴滴,记录老师的一言一行。 众所周知,罗尔纲是胡适最中意的弟子之一,正是因为胡适的引导罗尔刚才走上了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道路,成为了该领域的大家。然而就是这样的史学大家,对于自己老师的态度,在有生之年一变再变。 而这种变化是随着他的人心、认知和命运变化的。

0 阅读:54
书生说文化

书生说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