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生扎堆考公,为何“镇长”岗位却乏人问津? 最近几年,985毕业生考公

小小的故事会 2024-10-28 20:20:26

985毕业生扎堆考公,为何“镇长”岗位却乏人问津? 最近几年,985毕业生考公务员越来越卷,录取比例堪比考研,甚至更低。 有些岗位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名额,那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哦,串台了,总之竞争激烈。 但有意思的是,这么激烈的竞争,却并非所有岗位都如此受欢迎。 比如,乡镇基层岗位,尤其是“镇长”这类实权岗位,反而经常出现招不满的情况。 这是怎么回事呢? 按理说,镇长好歹也是个“长”,正科级干部,在地方上也算个人物。 搁古代,那也是一方父母官。 可为啥现在985毕业生们对它却避之不及呢? 有人说,现在年轻人娇生惯养,吃不了苦,下不去基层。 这话乍一听有道理,但仔细想想,也不完全对。 很多985毕业生选择考公,本身就意味着他们追求稳定,愿意为之付出一定的代价。 如果仅仅是因为怕苦怕累,那他们干嘛不去私企? 很多私企的待遇可比公务员好多了。 所以,怕苦怕累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乡镇基层的工作环境和晋升空间,对985毕业生来说,吸引力不足。 咱们得承认,乡镇基层的工作确实比较辛苦。 事务繁杂,责任重大,加班是常态,周末也要随时待命。 网友们经常吐槽,乡镇干部就是个“万金油”,啥都要管,防火防盗防诈骗,计划生育和扶贫,甚至连谁家鸡丢了都得管。 这种琐碎的工作内容,对于习惯了学术研究或者专业工作的985毕业生来说,适应起来确实比较困难。 晋升空间也是个大问题。 虽然镇长是正科级,但想要更进一步,难度非常大。 不像在市直机关,晋升通道相对清晰,竞争也相对公平。 在乡镇,很多时候晋升并不完全取决于能力,人际关系、地方势力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对于习惯了靠实力说话的985毕业生来说,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感到不安。 再者,乡镇基层的生活条件也相对落后。 虽然现在很多乡镇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改善,但跟大城市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教育、医疗、娱乐等资源都比较匮乏。 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985毕业生来说,这种生活上的落差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我有个朋友,985硕士毕业,本来有机会去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当镇长,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去一个二线城市的市直机关当个普通科员。 他跟我说,他不是怕吃苦,而是觉得在乡镇发展空间太小,与其在一个地方熬资历,不如去一个更大的平台,哪怕是从基层做起。 当然,也有一些985毕业生愿意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想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这类人毕竟是少数。 所以,985毕业生扎堆考公,却对“镇长”岗位避之不及,并不是简单的“怕吃苦”三个字就能解释清楚的。 它反映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矛盾:个人职业规划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既要提高基层岗位的吸引力,也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说到底,职业选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无论是选择去大城市追逐梦想,还是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只要能够实现个人价值,都是值得肯定的。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