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7.12”大反扑被我军打得服服帖帖,仅师属以上炮兵就消耗炮弹16223发

映像老山 2024-10-06 10:56:49

1984 年,遵照中央军委命令,我14军 40 师、41 师 122 团分别于 4 月 28 日、5 月 15 日成功收复老山、662.6 高地、八里河东山,并相机攻占了 1426、1019 高地。随后就地转入防御状态。

我军收复老山等地后,越军不断进行小规模袭扰和炮击,并于 5 月 9 日、6 月 11 日分别发动营团规模进攻,均被我军粉碎。为夺回被我军收复的要点,越军总部与 2 军区共同制定 “MB - 84” 战役计划,调集众多兵力于河江地区,总兵力近 4 万人。7 月 12 日,越军依据 “MB - 84” 战役计划,在老山地区展开一个加强师,沿清水、那拉向 662.6 高地实施主要攻击,同时以部分兵力向老山、八里河东山进攻。

越军的具体部署为:那拉地区为 316 师 174 团和 198 特工团 1 个营;662.6 高地至 634 高地地区为 316 师 876 团及 821 特工团 1 部;1072 高地至南嘎方向为 356 师 149 团及 821 特工团 1 个营;八里河东山方向为 313 师 141 团 1、4 营和特工一部。313 师 457 炮团配置在朗屏至朗首地域;168 炮旅配置在丰光机场地域;368 炮旅配置在朗冲至朗屏等地域,356 师 150 团配置在朗首至朗冲地区。越 2 军区司令武立坐镇河江,副司令 “密”、副参谋长 “胜” 率前指在那顿督战,313、316 师师长分别在 968 高地、清水、汉杨三个方向实施直接指挥。敌军企图在炮火支援和特工引导下,采用正面攻击、侧面牵制的战术手段,在那拉地区打开突破口,进而依托所得阵地,逐点夺取,逐次占领,最终夺回被我军收复的阵地。

6 月 12 日后,我 41 师主力、军坦克团一连、11 军炮团 122 加农炮营相继进入作战地区。经调整后的部署如下:老山地区由步兵 120 团防守,前沿在 1214、1072、1153 高地一线;团炮群由军炮团 152 加榴炮营、85 加农炮营、41 师炮团榴炮二营、40 师炮团火箭炮十一连编成,配置在坝子、那秧地区;团指在 56 号高地北侧,炮兵群指挥所与团指在同一高地开设。

662.6 高地、那拉地区由步兵 119 团防守,前沿在 169、150、138、115、117、98 号高地一线;团炮群由 40 师炮团(欠十一连)编成,配置在三转弯至曼棍地域。团指挥所和炮群指挥所均在 627 高地开设。四十师炮群由炮兵第五团(欠二营)和边防十五团炮一连编成,配置在天六、交址城地域。师防空队由师高炮营编成,配置在干田、三转弯地域。师反坦克预备队由师 “红箭 - 73” 导弹连、师炮团 85 炮七连编成,配置在船头、干田地域;师炮指在曼棍山洞内。

八里河东山由 41 师 122 团加强边防 15 团二营防守,前沿在 1019、-34 号、1175.4 高地以南 400 米一线;团炮群由炮兵第 18 团二营、军炮团 130 加农炮营、师炮团 122 加农炮营编成,配置在楼梯、保脑地区;团指和炮指在芭蕉坪东侧无名高地开设。41 师火力机动队由师炮团火箭炮十二连担任,配置在白石岩。军高炮群由军高炮团编成,分别配置在坝子、平寨地域,炮兵预备队由 11 军炮团二营担任,配置在茨竹坝附近;军炮指在交址城开设。军炮指于 7 月 10 日召开两师炮指会议,重点研究团与团、师与师的火力协同方案,进一步明确战斗值班规定,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截至 7 月 10 日,战场敌我兵力对比为:步兵 1:0.7,炮兵 1:1.1。

7 月 12 日凌晨 3 时至 3 时 40 分,我军以二分之一的炮兵对敌可能集结展开地域、炮阵地共 18 个目标进行炮火反准备,敌军炮兵立即回应,于 3 时 10 分至 4 时 30 分,先后对我 146、169、142、100、116 号及 1072 高地进行火力袭击。5 时 05 分,119 团三营首先在 156 号高地北侧和 150 号高地东侧与敌军打响。至此,由越 2 军区直接组织与指挥的加强师规模进攻,先后在我老山、662.6 高地、那拉地区、八里河东山 8 公里正面上展开。

那拉、662.6 高地方向:5 时 05 分,敌 174 团、876 团在 198、821 特工团一部兵力引导下分四路展开攻击:一路从 169、150 号向 151 号高地进发;一路从黄罗、241 高地向 145 号高地推进;一路从南嘎东侧经 496 向 100 号高地挺进;主力沿牛昆塘向 634 高地形成钳形攻击。其企图是首先分割包围,而后连续突击,夺占 662.6 高地。40 师迅速判明主攻方向,以 119 团、120 团炮群 3 个榴弹炮营的火力分别对 164 - 169 号,140 - 146 号,110 - 90 号、92 - 647 高地前沿向我冲击之敌进行射击,以 119 团炮群 85 加农炮营和 130 火箭炮十连封锁清水口子,阻止敌军增援;120 团炮群 85 加农炮营,152 加榴炮营及 130 火箭炮连重点打击清水以北地域展开之敌,师炮群 2 个营压制敌纵深内炮兵,152 加农炮连打击敌观察所。

5 时 37 分,119 团七连四、六班两次抗击敌 174 团一梯队营攻击后,奉命放弃 169 号、150 号高地,撤至 149 号高地与五班一起又连续击退敌军 3 次进攻。团炮群二营按计划猛烈炮击 150、169 号高地,团营属炮兵则分别向 164、156、150 号高地之敌射击,给敌人造成大量伤亡。6 时 20 分,敌军在 169、150 号高地展开 2 个连的兵力直扑 149 号高地,119 团炮群以一个榴炮营与团营属炮兵猛烈打击该地区之敌,使其伤亡惨重,被迫退回 169 号、150 号高地东侧。6 时 30 分,119 团八连四、九班在 142 号高地连续击退敌 174 团 1 个营一梯队的 5 次进攻后,因伤亡较大而退守短洞、坑道,团炮群榴炮一营以准确、猛烈的火力打击占领 142 号表面阵地及其前沿 251、411 高地之敌,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同时,敌 876 团 1 个加强营主力在炮火掩护下向 119 团四连防守的 115 号 634 高地轮番冲击,一部分兵力则向 100 号高地迂回,40 师炮指立即机动 120 团炮群 152 加榴炮营压制 412 高地、113、114、115 号高地之敌,130 火箭炮十一连压制 92 号、647 高地之敌。7 时 10 分,40 师炮指全面分析敌情后,决定集中使用本师炮兵,以 119 团炮群两个榴炮营分别打击 169 - 156 号高地、140 - 146 号高地之敌,85 加农炮营和 1 个 130 火箭炮连封锁清水口子,120 团炮群 2 个营和 130 火箭炮连压制南嘎、108 号 - 551 高地之敌,师炮群 152 加农炮连压制敌观察所,2 个 130 加农炮营压制朗冲、朗首、坂满地区敌炮兵,重点保障 662.6、那拉方向战斗。与此同时,军炮指协调 41 师 3 个炮兵营和 1 个火箭炮连分别对黄泥坝、坂兴、坡满敌炮兵和汉杨、清水之敌步兵射击,支援 40 师作战。从 7 时 30 分至 12 时 48 分,军炮指机动 41 师炮兵火力对 15 个目标、直接指挥该师炮兵对汉杨、清水、朗屏、朗冲等 14 个目标射击,有效地支援了 119 团战斗。

13 时 05 分至 14 时 20 分,119 团四连在炮火支援下,又连续击退敌军 7 次冲击。14 时 30 分,军前指全面分析战场情况后,判明敌进攻势头已过,即令 40 师炮兵周密组织火力,支援步兵在入夜前收复 142、169、150 号高地,恢复原防御态势。15 时 05 分,119 团八连在炮火支援下夺回 142 号高地。16 时 30 分,119 团一连一排、三连二排在炮火掩护下进至 149 号高地东侧,17 时 10 分完成反冲击准备。17 时 20 分,119 团炮群二营开始对 150 号、169 号高地进行两次 10 分钟火力急袭,军炮群协调 41 师炮兵 2 个营对汉杨之敌步兵、坂兴之敌炮兵进行压制射击,支援 119 团一连一排于 17 时 41 分恢复 169 号高地,三连二排 19 时 25 分收复 150 号高地,至此,662.6 高地、那拉方向战斗宣告结束。

老山方向:6 时 30 分,敌 356 师 149 团 1 个营从南嘎、968 高地两个方向同时向我 120 团四连防守的 1072 高地冲击。团炮群用 152 加榴炮营与团营属炮兵一起,分别对 90 号、92 号、93 号高地及两侧山谷,968 高地进行猛烈的拦阻、集中射击,战至 11 时 55 分共击退敌军 4 次冲击,歼敌 130 余名,牢牢守住了阵地。

八里河东山方向:7 时 50 分,敌 141 团 1、4 营一梯队向我 122 团六连防守的八里河东山 34 号、一 34 号高地攻击。团炮群和团营属炮兵即以远近结合的方法,予以沉重打击。8 时 24 分至 11 时 55 分,敌军先后 8 次向 - 34 号、35、33、32 号高地进攻,均被六连在炮火支援下击退。14 时 30 分至 16 时 30 分,我边防 15 团八连在 122 团炮群火力支援下,粉碎了敌约 1 个营的 6 次进攻。

全天激战 14 小时,师属以上炮兵对 373 个目标进行了 443 次射击,耗弹 16223 发,取得了与步兵共同歼敌 3800 余人,俘敌 6 人,毁伤敌火炮 27 门、导弹发射架 2 具、高机 2 挺、重机枪 2 挺、汽车 10 辆,摧毁敌观察所 9 个、弹药所 4 个、火力点 33 个的重大战果。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