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我国重返联合国,却遭到一小国强烈反对,26年后,此国向联合国求助,被

历史有小狼 2024-10-25 18:56:19

1971年,我国重返联合国,却遭到一小国强烈反对,26年后,此国向联合国求助,被我国一票否决,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是谁?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举行了一次关键的投票。这次投票是基于一项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联合提出的提案,通常被称为“两阿提案”。 此提案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全部权利,并要求立即驱逐代表蒋介石政权的所有成员。在这一天,联合国大会的投票结果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和17票弃权的多数赞成结果,正式通过了该提案。 在此之前,美国及其盟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试图通过一项议案,要求将台湾地区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须获得2/3多数票才能通过,但这一提议未能得到通过。 美国随后又尝试通过另一项议案,允许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但同时保留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会员国地位,这一策略明显意在削弱中国的统一。尽管如此,该提案也未能成功。 这一胜利的影响波及全球,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尽管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也有一些国家,如危地马拉出于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或其他政治原因,投了反对票。 此外,投票前的外交互动也非常密集。除了美国及其盟友的明显抵制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进行了大量的外交努力,以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这些外交行动不仅限于亚洲,还涉及到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恢复不仅仅是一个投票的结果,它是中国数十年外交努力的集大成,也是其全球战略中的关键一步。 危地马拉历史的波折在1847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那一年国家宣布正式成立共和国。不幸的是,随后的数十年,政局波动不安,各派系相互倾轧,导致经济建设举步维艰。1871年,危地马拉历经政权易手,自由派政权上台,国家开始尝试聚焦于经济的发展。 直到1898年,曼努埃尔·埃斯特拉达·卡布雷拉上任为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他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卡布雷拉大力推动港口、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希望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来促进国家的经济进步。 面临国库空虚的现实,卡布雷拉必须寻找资金来源。在无路可走之际,他向美资企业“联合果品公司”寻求帮助,这家公司由M.C.基思等美国资本家所建立,自1871年以来就已经开始在危地马拉进行资本投资,收购大量咖啡和香蕉种植园。 卡布雷拉的决定虽然解决了资金问题,却为国家的未来埋下了隐患。他不仅将铁路运营权和大片土地的所有权让渡给了联合果品公司,还允许公司享受免税政策。 这使得联合果品公司得以更方便地扩张其在危地马拉的土地所有权,迅速掌握了国内2300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几乎令国内的种植业经济陷入崩溃。 随着联合果品公司的强势控制,危地马拉渐渐沦为了一个典型的“香蕉共和国”,其经济和政治均受到外国资本的巨大影响。公司的势力不仅限于经济,它还可自行设立法律和军事力量,并能操纵国家政治。 这种强大的外来控制最终导致了1944年危地马拉人民无法忍受压迫而爆发的革命,推翻了独裁政府,并启动了向民主化的转变。 1951年,危地马拉的政治局面再次出现变化。哈科沃·阿本斯这位原国防部长并在革命中屡建奇功的人物,当选为总统。 他实施了一系列土地改革政策,重点是征收联合果品公司掌控的部分土地,将这些土地和国家拥有的其他未开垦地分配给本国农民,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土地改革触动了联合果品公司的利益,该公司不仅动用其在美国的影响力推动美国政府介入危地马拉政局,还借助冷战的背景将阿本斯政权标榜为共产主义威胁,从而促使美国支持危地马拉的政权更迭。此后,危地马拉陷入了长达36年的内战,经济和社会均遭受巨大损失。 1996年,长达几十年的内战终于让危地马拉国力枯竭,国土凋敝。曾经的战火让这个中美洲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破坏和混乱中。政府与全国革命联盟的长期对抗,最终以双方签署《永久和平协定》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危地马拉的政治关系也在国际舞台上引发连锁反应。由于危地马拉坚持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并在联合国多次支持台湾的国际地位,这一外交政策使得危地马拉与中国的关系紧张。 从1993年开始,危地马拉在联合国内支持台湾参与国际活动,这一行为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对。尽管危地马拉需要国际援助用以国家重建和发展,但中国在1997年使用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反对向危地马拉派遣军事观察员以核查和平协议的执行情况。 尽管最终中国考虑到危地马拉人民的困难,没有在援助问题上持续设置障碍,但危地马拉政府对于国际关系的处理显示出了其外交策略的短视和局限性。 重建道路上的艰难,并未因国际援助的到来而完全解决。2022年,危地马拉的社会经济指标依然令人担忧。贫困率高达51%,文盲率为19%,而且贫富差距巨大,1%的人口控制着国家60%的土地和财富。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