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2024年吸烟率断崖:美国11%,日本24.8%,中国令人意外

微观史纪 2024-10-29 09:19:19

文|微观史纪

编辑|微观史纪

曾经人们常说,“吃完饭抽根烟,感觉就像活神仙”。但如今,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个笑话。

讽刺的不是那份吞云吐雾后的“飘飘欲仙”,而是它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以及全球超10亿人正在深陷的“尼古丁泥潭”。

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全球吸烟人数已经突破10亿大关,相当于地球上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烟民”。

让人震惊的是,中国烟民的数量达到了3.2亿,这几乎占到了全世界吸烟人数的三分之一。 尽管社会上不断有人呼吁戒烟,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这是一场关于人类健康的长期斗争,我们还不知道最终谁会取得胜利。

有人说,美国是这场战争中的“优等生”。

回想一下20世纪中叶,那时候的美国就像一个巨大的烟草市场,抽烟几乎是当时的一种时尚潮流,烟雾缭绕的场景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以及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吸烟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1964年,美国的卫生部门公布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指出了抽烟和患上肺癌等病症之间的直接关联。

这份报告就像一个大新闻,一下子揭穿了烟草公司费尽心思打造的“健康”形象,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开始了一场反吸烟的斗争。

自此之后,美国政府对烟草行业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昔日的“座上宾”变成了如今的“监管对象”,一系列强有力的控烟措施接踵而至。

首先是提高烟草税,让烟草消费不再“轻松自由”,沉重的税负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一个烟民的头顶。

在美国政府的严格管理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下,自20世纪60年代起,吸烟率从超过四成锐减至2024年的仅一成左右,这一成果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和认可。吸烟比例已经降低到了11%。

当传统香烟的销售逐渐下滑时,电子烟的出现给这场漫长的控烟斗争带来了新的挑战。 电子烟,这个披着“科技外衣”的新生事物,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是传统香烟的“终结者”,还是新的“健康杀手”?

与美国采取的激烈控烟措施相比,日本选择了更为温和的控烟策略。

日本曾经是个烟民遍地的国家,那时候抽烟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限制吸烟。所以现在在日本,吸烟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一件好事。

在2024年,日本男性的吸烟比例已经降低到了24.8%,而女性的吸烟率更是只有6.2%。虽然这个数字在美国看来还有点高,但相比于日本自己的历史数据,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日本的控烟之路,更像是一场“大和民族”式的博弈,政府在控烟问题上表现得更加“谨慎”和“务实”,他们没有像美国那样“一刀切”地禁止或限制烟草产品,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试图在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行业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此外,日本政府还积极鼓励烟草企业研发和推广“低危害”的烟草产品,例如加热不燃烧卷烟。 这种卷烟虽然也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但由于不燃烧,因此产生的有害物质比传统卷烟要少得多,被认为是一种“减害”产品。

与美国对电子烟能够实施的严厉监管措施相比,日本政府在对待电子烟的问题上则显得有些模棱两可。

在日本,电子烟能够帮助吸烟者减少吸烟危害,因此并未受到与传统烟草相同的严格监管。这一较为宽松的管理策略,使得电子烟在日本市场上快速扩张。然而,与此同时,这种做法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和争议。

一些专业人士警告说,尽管电子烟能够帮助某些吸烟者戒掉传统香烟,但它也带来了尼古丁依赖和吸引年轻人尝试抽烟的问题。如果不对电子烟进行适当的管理,可能会出现新的健康危机。

日本政府对电子烟的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也招致了一些批评,认为这是在“纵容”烟草行业,是在拿公众健康冒险。

电子烟能否被视为救星或祸害,目前尚未有明确答案。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电子烟的普及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控烟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控烟方面的进展似乎更为复杂和不易。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国,3.2亿烟民,吸烟率达到22.6%。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抽烟不仅是个体的选择,还经常被视为一种社交手段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 从婚丧嫁娶到商务谈判,香烟似乎成了不可或缺的“道具”。

很多人认为,递上一根烟,就递上了一份热情,点燃一支烟,就点燃了一种氛围。 在中国,把抽烟看成是社交和文化的一部分,这使得控制烟草的工作变得很困难。

当然,中国政府并非没有意识到吸烟的危害,也一直在努力加大控烟力度。

在2006年,中国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一员,并且许诺到2030年的时候,让成年人抽烟的人数比例降到20%以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控烟政策,例如提高烟草税、扩大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加强控烟宣传教育等。

然而,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控烟效果并不理想。

2023年,中国卷烟销量高达惊人的24427亿支,这个数字不仅远超美日两国之和,也让中国稳坐全球烟草消费的头把交椅。

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地区和青少年群体吸烟率的上升趋势,这些“未来”的吸烟主力军,正在将中国控烟的希望之光逐渐吞噬,中国的控烟任务任重道远。

就在全球控烟战局陷入胶着之际,电子烟的横空出世,又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增添了新的变数。

电子烟,这个打着“减害”旗号的新生事物,一经问世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支持者将其视为传统香烟的“替代品”,认为它能够有效降低传统香烟带来的健康风险,是人类战胜烟草的“福音”。

而反对者则将其视为披着“科技外衣”的新型“毒瘤”,担心它会引发新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

那么,电子烟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绝对。

不可否认,电子烟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减少传统香烟燃烧产生的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吸入,对于一些难以戒断尼古丁依赖的老烟民来说,电子烟或许可以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替代品,帮助他们逐步摆脱对传统香烟的依赖。

然而,电子烟的“减害性”并不等同于“无害性”。 电子烟同样含有尼古丁等成瘾性物质,长期吸食同样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更令人担忧的是,电子烟的“时尚化”和“潮流化”趋势,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尝试电子烟,甚至将其视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许多电子烟厂商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推出了各种口味的电子烟油,例如水果味、饮料味、甜点味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口味无疑增加了电子烟对年轻人的诱惑力,也让电子烟更容易成为青少年“入门”的“毒品”。

更让人担忧的是,电子烟的监管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由于电子烟是一种新兴产品,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跟上其发展的步伐,这使得电子烟的销售和使用存在着许多监管漏洞。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对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进行限制,一些商家甚至在电子烟油中添加违禁成分,这些都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2024-08-30 07:53——去年中国卷烟销量占全球比重升至47.18%,专家呼吁加强控烟立法

东方烟草报2024.7.1——2023年世界烟草发展报告(上)

中国绿发会2024-09-05 12:35——《2023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发布,直陈全面无烟立法进展缓慢

大众网2024-07-09 14:30——日本卷烟销量10年内下降52%,发生了什么?

日经中文网:日本男女吸烟率分别降至24.8%、6.2%,创新低

财联社:美FDA批准四款薄荷醇调味电子烟 允许其在美国市场销售

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烟民比例降至历史新低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