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个奇人,04年借800元闯荡,靠种菜、养鱼年入3600万,养鱼不用换水,

住顶楼小邹 2024-10-23 13:27:01

上海有一个奇人,04年借800元闯荡,靠种菜、养鱼年入3600万,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800亩地年入3600万,这个山西小伙不简单 资料:澎湃新闻——@井陉人,种菜、养鱼年入3600万!咋做到的? 年入3600万是什么概念?很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钱,但一个来自山西吕梁的普通小伙,靠着800亩地在上海郊区就做到了。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种菜不用施肥,养鱼不用换水,简直就是躺着赚钱! 这哥们到底什么来头? 故事还得从2004年说起。那年,刘永军从山西农业学校毕业,怀揣着梦想来到上海滩。和 许多“沪漂”一样,他从最底层干起,端过盘子、发过传单,经历过生活的艰辛。 好在刘永军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头,短短三年时间,就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园林绿化公司。在上海站稳脚跟后,他娶妻生子,过上了让人羡慕的生活。 按理说,守着这家公司,刘永军这辈子吃喝不愁了。但他却并不满足,总觉得心里还有股劲没处使。 2012年,刘永军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去郊区种菜! 消息一出,全家人都炸锅了,尤其是妻子,坚决反对。好好的老板不当,跑去“土里刨食”,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但刘永军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敏锐地发现,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对蔬菜的需求量巨大,而本地蔬菜供应却远远不足,大部分蔬菜都要从外地运输,成本高、损耗大。 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刘永军顶着压力,毅然决然地带着200万积蓄,在上海青浦区租了800亩地,建起了蔬菜大棚,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然而,隔行如隔山,第一次种菜就让刘永军栽了个大跟头。 他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市场上什么蔬菜品种多,他就种什么,结果丰收的时候却傻眼了。 来收购的商贩不是压价就是挑三拣四,很多蔬菜最后只能烂在地里,第一年就亏损了十几万。 这次失败让刘永军意识到,种菜不能盲目跟风,得搞清楚市场需求才行。 于是他一头扎进上海各大菜市场,仔细观察、记录,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终于摸清了门道。 原来,上海人最爱吃的是广东菜心、上海青、鸡毛菜、练塘茭白这几种叶菜,其他蔬菜需求量并不大。 找到问题症结后,刘永军当机立断,调整了种植策略,只种上海人爱吃的这几种蔬菜,每种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40亩,保证全年稳定供应。 这一招果然奏效,稳定的货源和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商贩前来收购,刘永军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到了2013年,年收入就突破了500万。 尝到甜头的刘永军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劲头,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培训,寻找新的突破口。 2014年,在一次培训会上,刘永军接触到了“鱼菜共生”的概念,顿时眼前一亮。 所谓“鱼菜共生”,就是将养鱼和种菜结合起来,通过循环水系统,将鱼的排泄物转化为蔬菜所需的养分,实现鱼、菜、微生物的生态共生。 这种模式不仅节水环保,还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简直就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刘永军激动不已,下定决心要搞“鱼菜共生”。然而,这一次,他又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鱼菜共生”在当时还属于新兴事物,技术不成熟,风险很大,家人都劝他不要冒险。 但刘永军认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干到底。他顶着压力,一头扎进“鱼菜共生”的研究中,废寝忘食地设计图纸、改进设备,甚至还累出了腰间盘突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刘永军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成功打造出一套高效稳定的“鱼菜共生”系统。 他设计的养鱼桶,容量巨大,一个顶得上传统鱼塘一亩地;种植槽采用鹅卵石基质,不仅能为蔬菜提供充足的养分,还能有效净化水质。 2019年,刘永军的“鱼菜共生”基地正式投入运营。他养殖的美洲食鱼和加州鲈鱼,肉质鲜美,没有土腥味,深受消费者喜爱,许多餐厅老板都慕名而来,和他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刘永军还引入了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水质、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确保生产安全。 如今刘永军的“鱼菜共生”基地,已经发展成为集生产、示范、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年销售额突破3600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科技种田”典范。 刘永军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结果。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脚踏实地,敢于挑战,农业也能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