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圣雄甘地为了锻炼自己禁欲的忍耐力,和自己的孙女、侄媳妇同床共枕,结果每一次都

云孜聊过去 2024-10-23 00:06:11

印度圣雄甘地为了锻炼自己禁欲的忍耐力,和自己的孙女、侄媳妇同床共枕,结果每一次都失败。还曾劝说中国用2亿人口给日本杀,让日军自责。 就连他去世时,数十位妇女冲破层层阻碍,纷纷跳进火海为甘地殉葬。 1948年1月30日,印度圣雄甘地在新德里的一场祈祷活动前,被印度教极端分子南度蓝姆·高德西开枪击中,倒在了众人面前。 面对袭击,甘地没有生气,甚至试图用微弱的声音劝说围观者原谅行凶者。 这样一个用生命宽容凶手的人,在我们这边叫做圣母,在印度被称作是圣雄。 甘地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倡导非暴力、不合作,却在一些人看来,他的某些禁欲实践显得极为怪异,令人不解。 尤其是他与年轻女性同床共枕的行为,成为他一生中最具争议的部分。 1907年,37岁的甘地在南非向妻子发誓,要开始一段禁欲的生活。但甘地不是从小就开始禁欲,而是源于他早年一次深刻的心理创伤。 甘地16岁时,正值父亲病重期间,他却在妻子的床榻上沉迷于肉体的欲望,未能及时赶到父亲的病床前,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这一事件给甘地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负罪感,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也直接影响了他后来对禁欲生活的选择。 1907年,甘地在南非时,正式向妻子发誓要过禁欲生活。甘地的禁欲方式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简单。 他选择了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经常与年轻女性赤身裸体地同床共枕,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克服对性欲的渴望。 甘地的这种“禁欲训练”,究竟是对欲望的挑战,还是欲望的另一种表现?这一点成为了他人生轨迹中最令人费解的一部分。 甘地的禁欲实践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口头承诺,为了证明自己能够完全控制住欲望,甘地经常与年轻女性,尤其是他的侄孙女和侄媳妇同床共枕,试图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测试自己对肉体欲望的免疫力。 这种做法看似荒唐,但在甘地的观念中,这是一种类似“脱敏疗法”的禁欲实践。 通过不断接触诱惑,他希望最终能够彻底克服性欲,达到完全的精神自律。但这种方式并没有让甘地如愿摆脱情欲的困扰。 甘地的禁欲实践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他对印度教传统纵欲观念的一种反抗。 在印度教的神话故事《罗摩衍那》中,纵欲主义被视为男性修行的一部分,女性则被视为满足男性欲望的工具。 这种文化观念在印度的社会结构中根深蒂固,甚至为后来的强奸问题埋下了隐患。甘地对这种纵欲主义的态度极为坚决,他认为欲望是邪恶的,会腐蚀人的精神修行,甚至让人迷失自我。 甘地的禁欲实践看似与印度教的纵欲思想完全对立,但他与年轻女性同床共浴的行为,似乎又与他自身的禁欲理念相悖。 甘地的禁欲生活不仅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也深刻影响了他的社会和政治理念。甘地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之后,才能真正实现精神上的自由。 因此,他把禁欲生活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甘地看来,只有通过自我牺牲和严格的自律,才能战胜压迫的力量。 在面对英国殖民者的残酷统治时,甘地提倡不还手、不抵抗,甚至连自卫都被他视为不必要的行为。 他坚信,通过巨大的牺牲和道德感化,最终可以让压迫者感到羞愧,实现非暴力的胜利。 1940年,甘地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不应该通过武力抵抗日本的侵略,而应该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来感化日本。 他甚至提出,中国可以牺牲2亿人口,以此让日本反思自己的侵略行为,并最终让日本成为中国的奴隶。 这一极端的看法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反感和不理解。中国当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侵略,非暴力显然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甘地对中国局势的误解,反映了他在非暴力理念上的极端化。 要知道,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屠杀,杀了不止30万人,可他们也没有得到悔改,这样丧心病狂的军队,怎么可能会愧疚? 1948年,甘地在新德里被刺杀,在中枪倒地的那一刻,甘地依试图劝说人们原谅行凶者。这一举动,似乎是他非暴力理念的最后一次表达。 甘地的死在印度引发了巨大的哀痛,他的遗体在新德里东边的亚穆纳河畔被火化。 在火化仪式上,几十名妇女为了表达对甘地的敬仰,甚至跳入火堆陪葬。这一极端的行为让许多人震惊,也让甘地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甘地的非暴力理念在面对战争和侵略时虽然没用,但不妨碍西方等国家对这种思想的推崇,毕竟要是亚洲都这样,欧美岂不是要笑开花了。

0 阅读: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