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除了经济复苏已成趋势外,人口问题也频频登上热搜,春节之前,是2022年,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自196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春节之后,是2021年初婚人口跌破1200万,两件事凑在一起,互为因果,造成人口总量的下滑。
奇怪的是,普罗大众讨论归讨论,着急倒也谈不上,一些经济学人到是整天忧国忧民,口号不断,诸如什么,消费锐减,举债无力,老龄化加剧,必会导致经济慢慢成为一个L型,为了避免此种结局,需要通过疯狂发钱的方式促进人口增长。(注,经济学家和经济学人,完全是两个类型,经济学家是指,自身拥有原创的经济学基础原理和范式的经济学人)
客观来说,他们所预演的后果,确实可能会出现,但也只是可能,一些经济学人总是喜欢通过设置先决条件,来假设必然结果,却故意忽略,人是复杂的,世界是动态的,通过一个静态的世界去假设一个动态的结果,本身就是极大荒谬。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芝加哥男孩,这群以阿根廷人为主,在美国从事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学博士,名气虽然大的很,阿根廷,甚至整个拉美却是全球宏观能力调控最糟糕的地区之一,每每看到这一段,我都不由得庆幸一下,幸亏当初咱们是工程师领头,而不是从美国的经济学院毕业。
再一个他们说话,总是半遮半掩,不尽不实,比我国早工业化(城市化)几十年的日韩,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发钱的方式,短期内确实会刺激一批具有生育欲望的家庭,但也仅此罢了。
任何一个国家,不论是富国还是穷国,一旦开始工业化,生育率都会出现边际递减,我国能够短短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几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之路,当年的那个计划,确实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也是我们为了发展,所作出的优化选择。
马尔萨斯陷阱,想必很多人非常清楚,当一片土地能够承载的人数达到极限,生产力却没有突破式的发展,那么多余的人口就会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古代社会,会出现粮食越多人口越多,再达到极限后,会一次次的自我崩溃,为什么只有在工业革命开始后,最终才跳出这个坑?
粮食是一个很特殊的商品,需求很大,弹性却很低,几天不吃,容易饿死,一旦吃饱,边际效用就极速递减,再加上,粮食作为存储性较差,除了灾荒年代,还有些用,大部分时期,它都显得很平常,不能像金银一样,作为财富传承下去。
那么如何处理过剩的粮食,就成为了古代农户最迫切的问题,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是没有多少娱乐的,手工业品虽然也有些市场,可因为地理环境,商人来回运输产生的成本叠加,通常价格都十分昂贵,处于底层的普罗大众,并不舍得拿着手中的粮食,去换取这些并非一定需要的商品,因此通过生孩子消耗多余的粮食,再通过孩子拥有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就成了一个相对保值,还可以顺带养老的办法,这也是古代王朝始终逃不了三百年周期的主因。
而工业革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生产方式发生巨变,从家庭作坊,转向了规模化生产,手工业品由过去的单一且昂贵,转向多种多样,价格低廉,粮食的产量也开始逐年攀升,再加上积累财富的手段,开始出现金融化(期货,股权),三者叠加再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交换,积累,保存的大循环。
通俗的说,就是工业化时期,普罗大众的选择更多,也买的起,现代社会更是将这一现象推演到极致,数十万种小商品,不知道多少种娱乐方式,给足了大家可选空间。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爆炸般的人口出生率,随时有可能让所在国重回马尔萨斯陷阱。
比如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800年前后,人口为1100万,1831年2400万,1871年3150万,基本上每20年翻一倍,之后每三十年增长率会递减为百分之五十,美国与英国也类似,在1790年至186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口每十年平均增长35%,到了第2次工业革命,1860年至1911年,每十年平均增长25%,到了1910年至1970年,每十年平均增长15%,从1970年之后,每十年平均增长11%。
这组数据看起来很平常,实则是一场竞赛,工业革命爆发过程中,因为出现了生产力跃迁,拥有足够的粮食,势必会对未来充满想象,此时出现生育率激增,也是顺理成章,但是大家要注意,当人满足了自身所需,所产生的剩余储备,才会用于市场交换,剩余的越多,交换的空间也就越大,人口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过于迅速膨胀,无法积累足够的剩余,即使是依旧开启了工业化,也会重新掉落到马尔萨斯陷阱。
英美的幸运之处在于,他们的人口基数较低,在发展初期,又从外部掠夺了不少资源,这就使得,工业生产的能力始终大于人口出生的速度,再加上商人阶级,组织生产,牵线搭桥,这才使得即使人口激增,耗费了数百年时间,依旧完成了工业化,我国却不具备这个条件,按照英美的速度,如果1980年我国人口为10亿,那么1990年是13.5亿,2000年就该18.2亿,2012年应该是23亿,到了2022年,恐怕要30亿,如此庞大的人口,现有土地资源是无法承担的,即使勉强支持,一大片赤贫阶级,没有丝毫剩余,可用于交换,是无法启动原始工业化,依旧逃脱不了马尔萨斯陷阱。
因此为了在有限的时间,积累更多的剩余,采用那个计划就成为了唯一选择,相对的是老龄化的速度比正常国家快许多,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相比多出7到15亿人口,需要花费的时间,所需要提供的就业,维持治安的成本,产业升级与之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也就是说,通过发银子来刺激生育,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也就罢了,想依靠这种方式完全逆转人口规律,纯粹就是瞎折腾,只要在未来10到15年,继续发展,继续产业升级,早日彻底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甚至引爆第四次工业革命,完成智能化,机械化,就足以抵消低端产业缺失的人力,这种通过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的转变,形成的工程师红利,不仅可以带来效率上的巨大提升,赚取海量的银子,还可促使我国平稳的过渡到福利化社会,到了这一步,即使做不到完全由社会抚养老人,减轻年轻人的负担是没什么问题的。
题外说一句,福利这个东西我并不完全反对,适当的福利,可以憨实购买力,对引领产业升级也有好处,比如1970年至1980年是美国的滞涨时代,又是美国中产的黄金时代,1990年的互联网革命能够成功,也是得益于这充足的购买力。
但有两个原则,是不能取巧的,一是不能在产业层次提升到高端,获取大量收益之前,为了福利而福利,储蓄就那么多,过量支出不仅会导致坐吃山空,还会连累产业升级走向失败,日本就是一个成功例子,房股爆雷后,全靠着以汽车为首的高端产业链支持了三十年的经济。
再一个是不能过度福利化,这方面欧洲就是典型,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经济却不可能永远直线上升,一旦经济衰弱,税收下滑,已有的福利不仅不可能跟着下降,反到有可能认为,因为生活质量没有继续上升,该给与更多补贴,结果顶层与普罗大众就容易卡在这里,不断折腾出新的风景线倒还算小事,就好比如今的法国大罢工,倘若屈服了,那就更糟糕。
钱的来源无非要么印,要么高税收,前者容易引发通胀不说,还容易形成路径依赖,以后稍微有点事,罢工就要再度上演,一起互相伤害,后者则会引发投资需求锐减,短期看是一起分钱,长期则是影响就业,毕竟普通人不喜欢钱少事多责任大,资本家也一样,这也是欧洲经济,这些年越发死水一潭的根本原因。
美国其实也差不了多少,除了过度金融化,驴象两党为了争夺更多的选票,这两年丝毫不顾及,都快淹到脖子的百万亿债务,没事就大发福利,对外转移矛盾,简直是拿美国的国运开玩笑。
对我国来说,也是个机会美国家底再丰厚,不去忙着下一轮产业升级,反而对我国围追堵截,还试图大搞,福利特权化,一个阶级搞特权化,全球还勉强能接受,一个国家搞全民特权化,全球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
再则没有美国的穷追猛赶,指不定我国还在慢悠悠的产业升级,在这里还得感谢一下川宝,没有那一棒槌,我国估计还得被美国温水煮青蛙,不知道多久才能知道硬科技的重要性。
最后,做个总结吧,我国的人口下降本身就是为了启动工业革命时,所做出的优化选择之一,以我国15亿的人口总数,人口下滑产生的严重后果,静态的环境下,可能很久以后才会出现,动态的环境,只要产业升级成功,压根就不是个事。
一些经济学人整天拿这个事叨叨,多数还是屁股做歪了,我国缺的从来不是什么劳动力,而是任他们使唤的老黄牛,说到底,如果新生儿能够源源不断的出生,他们能够躺着赚钱,又怎么会去产业升级呢!
加
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罢了!!!不搭理他们也就消停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