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赵清阁临终前,把一个木盒递到保姆吴妈手里,泪眼婆娑地说:“我死后,一

鸿史观 2024-10-21 15:47:24

1999年,赵清阁临终前,把一个木盒递到保姆吴妈手里,泪眼婆娑地说:“我死后,一定要烧掉它!”吴妈疑惑,忍不住打开看了一眼,结果被里面的东西吓了一跳……

吴妈跟了赵清阁多年,清楚她是个严谨的人,从没见过她像那天一样焦急。那个小木盒被紧紧握在手里,似乎生怕谁抢走。吴妈想着:“清阁小姐这么大一个人物,里面该不会是金银珠宝吧?”她好奇心涌上心头,趁着赵清阁不在意,偷偷把盒子打开。

可谁知道,里面竟然只是几封旧信,泛黄的纸张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别。吴妈愣住了,心里闪过一丝不安。“这些信难道有什么说不出的故事?”她合上盒盖,暗自揣摩。

赵清阁,绝对不是普通人。她是民国时期风头一时无两的才女。

出生在1914年的她,二十几岁就成了文坛的风云人物。1938年,她主编的《弹花》杂志在抗战时期成为了中国首份抗日文艺刊物,郭沫若都亲自为其题词,称赞她“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

赵清阁不仅在文学上才华横溢,她还涉足戏剧、电影,活跃在多个文化领域。她与郭沫若、老舍、茅盾等文化名人交往甚密,这让她在文艺圈名声大振。年轻时的赵清阁,堪称那个时代的偶像,文艺界的风采她全占了。

抗战的背景下,她的创作不止是文学,更是激发民族精神的利器。她的《弹花》杂志虽只出了几期,但在当时影响极大,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精神支柱。

不过,比起赵清阁的文学成就,大家更津津乐道的,还是她和老舍的那段复杂情感。

赵清阁和老舍的关系,从文学朋友开始,但渐渐有了情感上的纠缠。那时的老舍已经有了家庭,而赵清阁内心明白,自己的感情无法公开。她爱老舍,但也清楚两人不会有结果。

“我们注定不属于这个世界。”赵清阁曾这样对老舍表白过。信件成为他们唯一的情感寄托,而那些信,很可能就是吴妈看到的那几封。

赵清阁一生都无法摆脱这段感情,尽管她表面上看起来云淡风轻,但内心深处却一直怀着遗憾。到晚年,她决定不再让这些感情成为外界的谈资,这可能是她想烧掉这些信的原因。

1938年,赵清阁随着《弹花》杂志撤退到重庆,那是她人生中最为艰苦的时期。战争让一切都变得举步维艰,生活困难,物资匮乏,但赵清阁并没有因此放弃创作。她坚持编辑出版,哪怕环境恶劣,也从未退缩。

《弹花》杂志的停刊后,赵清阁转向了戏剧创作。她开始改编《红楼梦》,创作了一系列戏剧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改编《红楼梦》的人。

她的戏剧让她在文坛上的地位更加巩固,但这些成就并没有为她带来真正的满足感。生活的重压、内心的孤独感,以及未了的感情纠葛,最终让她疲惫不堪。

到了晚年,赵清阁几乎被公众遗忘。她的作品,曾经风靡一时,如今却无人问津。她尝试整理自己的作品,想要出版,但事与愿违,计划搁浅。她的人生慢慢走到了尽头,岁月带走了她的青春,也让她心中的热情逐渐冷却。

在这个阶段,赵清阁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她不再在意那些曾让她声名大噪的文学作品,反而对那些未能公开的情感和往事更加念念不忘。她觉得自己曾经的努力不过是“草芥”,而这些尘封已久的信件,或许是她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

赵清阁清楚自己不能再带着这些回忆活下去,她选择让这些信随她一起消逝。她不想让世人知道她曾有过怎样的情感波动,这些私密的信件对她而言,比文字本身更加珍贵。

赵清阁去世后,吴妈遵照她的嘱咐,将木盒连同里面的信件一并烧掉了。那些信承载着赵清阁一生的秘密,随着火焰的燃烧,所有的故事也随风飘散。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