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能坐头等舱!”张弼士大怒,当即开了两家航线一样的船运公司,虐得那些德国

百态人间如流水 2024-10-21 15:38:36

“中国人不能坐头等舱!”张弼士大怒,当即开了两家航线一样的船运公司,虐得那些德国人不得不上门道歉求饶。   1898年,香港的码头上,张弼士站在船票售卖窗口,手中握着撕碎的船票,面色阴沉。   德国轮船公司宣称,头等舱之票仅售予其洋姨太太,而张弼士及其下属,因是中国人,只能去普通舱落座。   张弼士怒不可遏,对着海风愤愤地说道:“以后我的船,德国人一律不准上!”   这位从广东大埔走出来的客家人,凭着一股子狠劲儿,从南洋的打工仔一路打拼到华人首富,财富足以比肩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   小时候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所以小小的张弼士只在父亲的私塾里跟着读了三年书,就得出去谋生了。   18岁那年,灾荒使得一家人难以为继,他毅然决然孤身赴南洋闯荡,只为寻一线生机。   初到南洋的张弼士既没有背景,也不会外语,只能来者不拒,什么活儿都接。   白天扛麻袋,晚上打零工,靠着吃苦耐劳,一步步在底层摸爬滚打。   幸运的是,他结识了当地华人米行老板温老板,凭借聪明和勤奋,张弼士成了米行的账房先生。   后来温老板见这小伙子实在聪明伶俐,又十分有能力,便做主把女儿嫁给了他,张弼士的商业头脑也迅速显现。   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巴达维亚,但本地却买不到他们喜欢的酒。张弼士于是开办了自己的酒行,专门引进各国美酒,生意迅速火了起来。   他不仅拥有了米行和酒行,还涉足垦殖业、金融业、工业等多个领域,逐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到19世纪90年代,张弼士的资产已经达到8000万两白银,超过了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成为当时南洋最富有的华人商人。   然而张弼士并没有被财富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知道如何与殖民政府打交道,同时也不忘心系祖,果断拒绝了荷兰、英国殖民当局的封官赐爵。   1898年的“轮船事件”让张弼士彻底爆发,他说到做到,回到新加坡后立即筹集资金,创办了“裕昌”和“广福”两家远洋轮船公司。   这两家船运公司不仅与德国轮船公司正面竞争,还将票价压到对方的一半,并规定:德国人,不准上他的船。   致使德国轮船公司于东南亚的业务急转直下,几近停业,其经营状况惨不忍睹,呈一落千丈之势。   最后,德国公司不得不低头道歉,取消了对华人的歧视性政策。   1900年,黄河口决堤导致灾民无数,张弼士旋即在南洋多方筹措,慷慨解囊,捐出百万银两,以赈济受灾之民。   回国之际,他目睹汕头百姓深陷困苦生活之中,遂慷慨捐资构建“育善堂”,助力贫困孩童求学读书。   此后,他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兴办了众多华文学校,助力海外华侨子弟得以接受教育,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力量。   当清政府逐渐走向衰亡时,张弼士看到了民族革命的希望,他暗中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资助同盟会,并利用自己在南洋的影响力,为革命党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弼士不仅捐赠巨款,还与南洋华侨商会一道,帮助孙中山巩固革命成果。   1916年,张弼士在南洋去世,享年75岁。他死后,南洋华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都为他降半旗致哀。   (源于:《航海》1987年05期,张弼士办轮船公司)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