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600多名国民党军将校军官,前往紫金山中山陵前谒陵。他们触景生情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0-20 22:57:17

1947年7月,600多名国民党军将校军官,前往紫金山中山陵前谒陵。他们触景生情,在墓前大哭。蒋介石得知“哭陵”一事后,大为震怒,授意陈诚对主使者予以惩处。   1945年在美军驻华司令魏德迈的建议下,蒋介石决定进行军队整编。最初被撤销的是各战区司令长官部及各方面军,随后又撤销了各集团军。   1946年4月,南京举行了“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军事复员会议”,国民党高级将领几乎全部出席。   在会议上,魏德迈提出将军队转编为50个师,多余的军人则复员或转业。   原有的师被改编为整编旅和整编师,每三个整编师组成一个整编军。   然而,国民党军队长期存在吃空饷和喝兵血,这一理想的编制很难实际达到。   在整编过程中,蒋介石有意削弱非嫡系部队,大量非中央军系的军官被迫退役。   国民党军队主要分为三大派系:中央军、中央旁系军和杂牌军。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主要包括土木系和黄埔系两大类。   土木系主要由蒋介石的密友陈诚所领导,如第十一军和第十八军。   黄埔系则由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学生中精心挑选而成。   非嫡系部队主要包括中央旁系军和杂牌军两大类。   中央旁系军的构成相当复杂,包括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抗战期间被纳入中央的东北军,以及军阀张宗昌的直鲁军队等。   杂牌军则是由各地方势力整编而来的部队,如阎锡山的晋军、李宗仁的桂军等。   蒋介石为防止失控,成立了“复员转业军人甄别考试委员会”,专门处理被裁军官的再就业问题。   其中,设置了两个主要的训练班次:将官班和军官总队。   将官班由中将和少将组成,多数为资深黄埔军校毕业生。   这些将官多数年龄较大,或带有战争创伤。   相比之下,军官总队主要由少将以下军官构成,这些军官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有的被分配至水利、工业、农业等民用部门,   也有的进入中央警官学校转型为警察。   这种做法却无法充分解决军官们的生存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级将领来说。   由于政府对待这些退役将领的冷漠,原中华民国海军少将陈天民,因家庭经济困难和身患晚期肺病,无力承受生活压力,最终选择自杀,其家属连最基本的丧葬费用都无力支付。   另外,一位名为奚泽的将官的妻子,因家中困顿无法维持生计,最终投江自尽。   奚泽曾是一位归国华侨,他的财富曾一度用于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多退役将领的不满和愤怒逐渐累积。   到了1947年6月下旬,一场半公开的会议在南京孝陵卫举行,参与者包括南京中训团的全体将官和来自重庆、西安分团的代表。   会议上,退役将领们表达了对蒋介石政策的极度不满,他们讨论了直接堵截蒋介石的车队、在报纸上发表公开宣言,甚至提议发起暴动等策略。   尽管讨论持续了数小时,最终并未形成具体的行动计划。   退役将领黄鹤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建议:在孙中山的陵寝前举行哭陵活动。   退役将领们认为这种方式既能表达对孙中山的敬意,也能向政府展示他们的绝望。   随着计划的确定,黄鹤成立了一个由宣传、外交、组织和事务四个组成的总部。   为了增加活动的影响力,他们还专门租用了60辆汽车,并通知了国内外的新闻机构。   1947年7月6日早上,按照预定的计划,600多名高级将领穿着制服,肃穆地走向中山陵。   中山陵卫队对这突如其来的大批访客感到震惊,但没有阻拦的权力,只能层层上报,最终接到了“不准谒陵”的命令。   然而,黄鹤已经带领所有将领冲入陵墓。   在“博爱坊”前,黄鹤发表演讲呼吁在场的将领为他们的未来和尊严发声。   随后,他们进入了灵堂进行哭陵仪式。   活动中,黄鹤宣读了一篇祭文。   当陈天民的遗孀和孩子们在仪式上流泪时,现场的将领们也被感染,纷纷落泪。   仪式结束后,参与者在孙中山墓前默哀行走。   当天晚上,全国各大城市的报纸都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次日更是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   黄鹤由此被称为“哭陵将军”。   然而,蒋介石非常愤怒。   在和顾问吴稚晖讨论对策时,尽管吴稚晖提出了极端的处理意见,蒋介石最终决定采取较为温和的策略,让陈诚出面处理。   同时,蒋介石下令秘密逮捕黄鹤。   好在黄鹤得到了内部消息,得以及时逃离。   参考文献:[1]李耕拓.国民党六百将官哭陵[J].协商论坛,1998,0(2):45-45

0 阅读: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