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斯大林签署命令,取消了政委制度,自此之后,苏联军队一直是“一长

历史有小狼 2024-10-20 20:18:05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斯大林签署命令,取消了政委制度,自此之后,苏联军队一直是“一长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与美国军队在组织结构和政治影响力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军队内部政治角色的设定上。苏联红军设立政委制度,这一制度起源于苏联政治体系对军队的严格控制。 政治委员主要职责是确保军队中党的政策和思想得到执行,监督军队的政治态度,并与军事指挥官同等重要,共同决策部队的行动。这种制度确保了军队的政治可靠性和忠诚于苏联共产党。 相比之下,美国军队没有设置政委职位。美国的军事组织和政治系统的关系迥异于苏联,美国军队强调军事和政治的分离,坚持文官控制军队的原则。美国宪法赋予总统作为文官的最高指挥官的角色,通过文官政府控制军队,确保军队服从民选政府的领导。 美国军队内部没有类似政委的角色,而是通过军事司令和随军牧师来维护军队的纪律和道德,后者主要负责官兵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指导,这反映了美国文化中对宗教的重视及其在维护道德秩序中的作用。 这种制度上的不同,根源于两国的历史和政治哲学的差异。美国的国家建设受到启蒙时代思想的深刻影响,特别是《独立宣言》中提倡的人权和自由思想,这些理念深植于美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中,包括三权分立和法治原则。 在苏联,政委制度则是党对军队的直接控制手段,体现了苏联政治体系对军队及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和控制。政委不仅负责军事行动中的政治任务,还要负责党的建设和宣传工作,这保证了军队在执行战争任务时的政治正确性和统一行动。 此外,苏联红军和美军的形成背景展示了两种迥异的历史轨迹和政治文化。美国军队起源于北美民兵,这些民兵曾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随后成为了美国独立后建立的正规军队的基础。 美国政府依托《独立宣言》及启蒙运动的理念,建立了一个高效运作的文官政府体系,从而对军队进行有效控制。 相较之下,苏联红军的形成则带有更为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挑战。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早期的苏维埃俄国缺乏自有的正规军队,只掌握部分沙俄海军和工人赤卫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前沙俄军官和士兵加入了新政权,形成了一支以旧俄军人为骨干的工农红军。 工农红军的成立伴随着苏维埃政权的防卫需求。面对外部的军事干预与内部的不稳定,红军的战斗力成为维护苏维埃政权的关键。 然而,由于这些从沙俄军队转入红军的人员普遍缺乏对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坚定信仰,加之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的较弱战斗意志和纪律问题,使得红军在初始阶段面临重大挑战。 这种背景下,苏联政府实施了政委制度,这是一种针对军队的政治监督机制,旨在确保军队的忠诚度和政治正确性。政委的存在强化了军队的政治控制,这在红军逐渐驱逐外国干涉军并在内战中稳固政权时显示了显著效果。 战后,苏联迅速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并重新投身于国家的和平重建。在此过程中,马列主义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核心,对军事和政治机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苏联政治体制中,政委制度是一项关键举措,确保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运作,以防止任何敌对势力的颠覆。 尽管斯大林在苏德战争初期曾一度取消政委制度,但随着苏军在战场上的多次挫败,他很快恢复了这一制度。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政委不仅有权直接处决撤退的士兵,更成为坚定的战斗意志的象征。 政委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尤为突出,例如,叶廖缅科政委在第4步兵师220团的实战中表现英勇。他不仅是战略指挥,更亲自参与前线冲锋,最终英勇牺牲,成为苏军精神的象征。 此外,布列斯特要塞的战斗中,政委福明同样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在他的带领下,官兵们与数量远超自己的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即使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也誓死抵抗。 德军将领劳斯在其回忆录中提到,即便在几乎无望的情况下,苏军依然坚持抵抗,显示出政委在鼓舞士气、维持军纪中的重要作用。斯大林格勒的街战和布列斯特要塞的防御战役,都体现了政委制度对苏军战斗力的显著影响。 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苏联如何通过其独特的政治和军事结构,在极端的战争环境中维系国家意识形态的纯洁性和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政委制度不仅是一种军事指挥机制,也是苏联保持政治统一和战斗力的关键。 参考资料:周尚文等著. 《合法性视野下的苏联政治》 2006

0 阅读: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