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行业朋友密集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特斯拉车队数量和云端算力数倍于国产新势力,

小旗说车 2024-10-20 10:50:26

最近跟行业朋友密集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特斯拉车队数量和云端算力数倍于国产新势力,但是FSD并没有表现出碾压性的优势?(比如接管数据)

我们猜测了以下几个原因:

●数据集质量

美国还是比较地广人稀的,大部分时候车流稀疏;而且交通情况比较好,有统一的道路施工规范和交通标志

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比较地狱[doge]车流人流巨多,而且交管长期缺位,马路各种乱修,还没有全国统一的交通规范(红绿灯造型、可变车道等)

这可能导致中国道路的数据集远比美国丰富,可能新势力采集的30s 视频,就相当于特斯拉2分钟

在数据不允许出境的前提下,这可能部分抵消了特斯拉庞大车队的优势

●中国形成了智驾产业

美国其实是没有智驾产业的,准确的说——除了中国都没有

美国乘用车就一个特斯拉,剩下就是robotaxi的waymo这种货色,欧洲、日本、韩国基本坐以待毙

而中国?华为车BU的AD核心开发就有1000人以上,理想估计800人,小鹏、小米……也差不多这个数

中国形成了全球第一个「智驾产业」,可以自循环发展

特斯拉FSD团队长期保持200-300人的精简规模,这固然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但也必然造成某些时候闭门造车,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自我纠错

因为FSD团队很多时候只能跟互联网的AI大模型团队交流,但是互联网公司并不需要干工程化的脏活累活,从AI助手到自动驾驶需要太多的“转译”,浪费的时间和资源……代价是很高的

而中国的智驾产业则是激烈的互相竞争

有竞争就有动力,大家可以互相参照,人才流动非常频繁,技术交流空前繁荣,大大促进创新的爆发

比如新势力对激光雷达智驾路线的探索,比如我们在泊车领域对特斯拉的跨代领先(寻位能力、泊车速度、远距离AVP泊车等)

●总结

最近一系列政策变动,让我对FSD入华更加悲观

但是FSD不进来,中国的智驾产业也已经启动,100万台Lidar车型就形成了洪流般的用户认知

我们也需要充分总结产业成功的经验,培养自己的产业自信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