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男子办了个小印刷厂,刚开业就因环评没通过,无法投入生产。只好接一些小活

社会观察者啊 2024-10-19 14:15:49

山东青岛,男子办了个小印刷厂,刚开业就因环评没通过,无法投入生产。只好接一些小活。3年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认为其存在违法情形,对厂子罚款60万,对他个人罚款12.5万。男子2次申请行政复议,未果后起诉到法院,案子先后经历一审,二审 ,再审,都被驳回。此时罚款已经翻倍到145万,男子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结局意外。 当李明发现自己被列入失信名单,被限制高消费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慌。作为一家初创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他清楚这可能会对他的事业造成致命一击。 李明毫不犹豫地走进法院,申请启动监督再审程序,尽管他知道,这条路艰难险阻。 他的故事开始于2018年,伴随着一场盛大的开业典礼,李明的科技公司在当地扎根。他满怀希望,期待着未来的辉煌。 然而,一开始的喜悦很快被噩耗打断。市政建设部门向他发出了一份通告,称他的项目未能通过必要的审批,导致公司的各项基本设施无法投入使用。 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他愣在原地。为了启动项目,他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设备,招聘了员工,依靠精心策划的商业计划书准备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 但一切的美好愿景在通知到来后瞬间化为泡影。没有审批,意味着他的公司无法合法运营。 为了维持生计,他开始从事一些小型的承包业务,勉强支撑着自己的公司。而原本计划中的科技项目,如今却只能沦为无奈的补救措施,严重亏损开始逼近他的底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事情的发展也毫不向好。到2022年年底,李明遭遇了一次重创。市政府发出的罚款通知让他感到彻底绝望:因项目存在隐患,处以罚款50万元,作为负责人他也要承担个人责任,再额外罚款10万元。例如,如果他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罚项可能会按百分之三的比例持续增加。 这封通知宛如一记重锤,敲打着他已然脆弱的事业。他原本维持的小团队,也因此開始纷纷辞职,公司的生存陷入困境。 在不甘心的心理驱使下,李明先后进行了几次行政复议,但都被拒绝。他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一审和二审,结果仍是出乎意料的失利。由于未能在法庭上证明自己的事由,他只能绝望地申请了再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罚金的数额却随着他的诉讼而不断上涨,最后他竟被列入失信名单,受到限制高消费的惩罚。他怒火中烧,决心向检察院寻求帮助。 检察院对此案件进行了重新审查,发现了几处可能的错误。 首先,他们发现李明的项目其实不应适用当时的规定。根据2021年新的政策,年使用低危害材料的企业不需进行环评,而李明的科技公司刚好符合这个标准。这样一来,生态部门的处罚实属不当。 其次,尽管李明的项目启动时未符合“三同时”的要求,但在2021年的政策更新下,他的项目并不在处罚范围之内,对于过去的事宜亦应适用从轻处理的原则。因此,对他与公司分别处以的罚款显得不合常理。 最后,检察院发现生态部门对李明的执法误用了法律条款,实际上在之前的管理条例中,李明作为负责人并不应承担该法律责任。 最终,在经过长达三年的努力后,李明终于在2024年成功与相关部门达成和解,撤销了那令人窒息的惩罚决策。 从最初的绝望与困惑,到最终的翻盘与胜利,李明在这条维权道路上的经历,既是一场沧桑的洗礼,也是一段充满希望的奋斗故事。你怎看这个故事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