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雄的90多岁老兵,拿着两瓶酒找到里长刘德文,借着酒劲说:“你可不可以在我死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0-18 21:45:24

台湾高雄的90多岁老兵,拿着两瓶酒找到里长刘德文,借着酒劲说:“你可不可以在我死后,背我的骨灰回家,葬在我父母坟前”。   刘德文,1967年生于台湾屏东县,长大后,他在高雄的一家银行工作,直至1997年,他买下了位于祥和里的一处住宅,这里曾是多位1949年随国民党撤退至台湾的老兵的聚居地。   搬入祥和里后,刘德文了解到这些老兵,大多未婚,孤独终老。刘德文逐渐成为这些老兵的依靠。   某次雨天,刘德文外出办事,偶遇一位拄着拐杖缓慢前行的老兵。   尽管老人只需行走五百米的距离购买午餐,但老人艰难的步伐让刘德文心生惋惜。   因此,他决定动用自己的积蓄,为这些老兵提供免费的送餐服务。   刘德文没有工资收入,全家的经济来源仅依靠妻子的薪水,加之育有一对子女,家庭财务状况并不宽裕。   然而,面对这些为国家立过功的老兵,刘德文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送餐的责任。   刘德文与这些老兵之间的交流特别顺畅,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背景,口音迥异,但这并未成为双方沟通的障碍。   刘德文哪怕是通过电话也能清晰地辨认出对方的声音。   一位名叫蔡万章的老兵,曾经是国民党远征军的一员,随孙立人将军在滇缅边境对抗日军。   蔡万章曾是一名连长,他讲述的战场经历充满了惊心动魄的细节,其中一次激烈的战斗令他的连队伤亡惨重,一夜之间,连队从几十人减少到仅剩七人。   战场上的兄弟们互相交代,如果有幸生还,务必将阵亡的战友带回家乡。   这些故事深深触动了刘德文。   2003年,刘德文开始帮助已故老兵的骨灰返回他们在大陆的故乡。   就在他的服务生涯中,有一位姓高的99岁高龄老兵在生病住院期间,特意叫刘德文到病床前,感谢他多年来的关怀和照顾。   这位老兵随后不久去世。   在2003年,一位年过九旬的老兵,将自己未来的希望寄托给了刘德文,希望他能将自己的骨灰送回大陆的老家,安葬在父母的坟前。   刘德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位老兵的遗愿。   不久之后,老兵去世。   他在2004年联系到了老兵在大陆的亲属,并自费携带老兵的骨灰前往湖南。   他从此被称为“灵魂摆渡人”。   面对逐渐增多的老兵们将生命的最后归宿托付给他,刘德文始终没有拒绝过任何一个请求。   然而,这条帮助老兵“回家”的路并不易走。   家庭的经济状况本已不宽裕,刘德文的这一行为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为了让妻子理解这份使命的重要性,2006年,刘德文带着妻子前往山东莱阳,将一位老兵的骨灰送回其弟弟手中。   弟弟见到久别的兄长骨灰,悲喜交加的场景让刘德文的妻子深受感动。   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刘德文一家的生活极为节俭,连夏日炎炎也不舍得安装空调。   在送骨灰的路上,刘德文总是选择最经济的交通方式和住宿,甚至有时候夜宿车站或旅馆大厅。   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刘德文经常会预留额外的座位和床铺。   尽管这样的生活极具艰辛,刘德文从未计较过自己为此付出了多少金钱。   他的父母也资助了超过40万元人民币。   在刘德文看来,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事业。   随着刘德文的事迹传播开来,许多大陆民众也开始联系他,希望他能帮助寻找他们亲人的骨灰。   虽然有些骨灰的寻找工作异常艰难,如同大海捞针,但刘德文始终没有放弃。   即使在一次搜寻中不慎从山坡摔下,摔断了两根肋骨。   每当成功帮助一位老兵的骨灰返回故乡,刘德文和他的妻子都会感到非常高兴,偶尔庆祝的方式仅仅是共享一碗简单的阳春面。   刘德文从不简单地将骨灰送达后就匆匆离开,而是陪伴每位老兵的家属,直至安葬仪式的完成。   在这个长达近两十年的过程中,刘德文与许多老兵的家属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他们甚至亲切地称呼他为“叔叔”或“舅舅”。   2016年,在一次搜索老兵骨灰时,刘德文不慎跌落墓穴,断了两根肋骨,住院7天。   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要完成对两位重庆老兵的承诺。   他的儿子,当时只有15岁,勇敢地选择跟随父亲,帮助完成这两位老兵的最后心愿。   2017年,当高雄地震发生时,刘德文接到了无数来自大陆亲人的关心电话和信息,他们焦急地询问刘德文及其家人的安危。   然而,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刘德文的这项使命暂时遇到了障碍。   疫情期间,他无法如期将13位老兵的骨灰送回大陆,这些骨灰坛被暂时存放在他家中。   尽管刘德文无法继续他的跨海送葬行动,但他并未停止努力。   通过“头条寻人”这个平台,他继续协调沟通,为老兵们寻找他们的亲人。   刘德文希望疫情尽快过去,这样他就可以继续帮助更多老兵回家。   参考文献:[1]陈键兴,章利新.台湾里长刘德文:送老兵骨灰魂归大陆故里[J].法律与生活,2018,0(17):24-25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