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速读:《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75)

淇铭看文化 2024-11-20 06:06:34

上篇读到周烈王三年至四年发生的大事,我觉得作家熊逸归纳诸侯群雄争霸中出现的勇士,有段文字归纳比较精辟:

越是背景单薄的能人,就越有动力开巩固自己的高官厚禄,为此,可以完全不惜损害诸侯国的国家利益。

那么,到了周烈王五年,又有哪些事件发生呢?

【原文】

(五年)

魏伐楚,取鲁阳。

韩严遂拭哀侯,国人立其子懿侯。初,哀侯以韩廆为相而爱严遂,二人甚相害也。严遂令人刺韩廆于朝,廆走哀侯,哀侯抱之。人刺韩廆,兼及哀侯。

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莹与公子缓争立,国内乱。

【解读】

周烈王五年,魏国攻打楚国,占领了鲁阳。

韩国权臣严遂杀掉国君韩哀侯,国人拥立韩哀侯的儿子韩懿侯继位。最初起因是韩哀侯任用韩廆为丞相,又宠爱严遂,结果韩廆和严遂为了争宠,搞得势不两立。严遂找刺客在朝堂上刺杀韩廆,韩廆逃跑时,韩哀侯抱住了他,刺客杀韩廆,连累韩哀侯被杀。

魏武侯过世,因为生前没有立太子,导致两个儿子子莹和公子缓开始内斗,国家大乱。

先来看第一件事,魏国从楚国手上夺取了鲁阳,鲁阳现在河南平顶山鲁山县一带,传说是主张“非攻”思想的墨子故乡。当时,鲁阳归属楚国管辖,位于楚国北边,紧临郑国。当地行政长官鲁阳文君一直想攻打郑国,在墨子的三番五次游说下,论点与庄子的“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异曲同工。最后,终于说服鲁阳文君放过了郑国,结果郑国被韩国给吞并了。

没有了郑国屏障挡在前面,导致楚国的北境重镇鲁阳直接面临来自韩国和魏国的军事压力。鲁阳坚守到楚肃王时代,还是被魏国侵占了。书中对此将墨子的思想与吴起的对策做了一个比较和评价,认为都不周详。吴起对边远地方的对策,主张分流贵族迁居过去开荒,导致得罪了达官贵族,最后落个车裂的悲惨结局;墨子则主张知足常乐,不要吃着碗里的,还去盯着锅里的。

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至少吴起的大方向没有错,只是其生不逢时,得罪了权贵,当支持他改革的靠山一倒,命运注定多舛,不会有好的下场。而墨子则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和全局观看清当时面临的形势,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鲁阳再怎么坚硬,即使楚肃王调兵遣将援助,面对强敌魏国压境,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迟早会被对方占领。

书中有一段文字我认为比较经典,表达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国力就像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绝对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对值,是排名。

对于周烈王五年发生的其他两件大事,书中做了简要诠释,未做过多的扩展引读:其一,韩国政变。据历史考证,很有可能与前面曾叙述过的聂政刺侠累事件是同一件事。我也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涉及的历史人物,严遂就是严仲子,而韩廆是侠累,刺客那肯定是聂政了。其二,魏国内乱。发生时间记载有误,应该是一年之后发生的事,后续书中将会做引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