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陶行知降临在安徽歙县的一个贫寒教师之家。儿时的他,在邻居厅堂临摹对

好玩传播室 2024-10-17 01:11:23

1891 年,陶行知降临在安徽歙县的一个贫寒教师之家。儿时的他,在邻居厅堂临摹对联开启了求知之路。1908 年,十七岁的陶行知怀揣着解除百姓病痛、报效祖国的梦想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却因不堪忍受教会学校的歧视,仅三天就毅然退学。随后,他一路奋进,考入金陵大学,积极投身爱国活动。 毕业后,陶行知远渡重洋,在美国跟随杜威等教育家研习教育。“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陶行知用行动诠释着自立自强。1917 年,他学成归来,踏上了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教育征程。 在南京晓庄,陶行知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带领学生们在田间劳作,让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还掌握了农耕技能,懂得了劳动的价值。在山海工学团,他推行“社会即学校”,把工厂、农村、社区都变成了课堂。孩子们在工学团里既学习文化知识,又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了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他还倡导“教学做合一”,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教具,在实践中学习。比如,师生共同制作了简单的科学实验仪器,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陶行知曾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鼓励孩子们大胆思考,勇于创新。孩子们不再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束缚,他们的头脑变得更加灵活,双手更加灵巧。他组织孩子们走出教室,去大自然中探索,让他们的脚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获得了真正的教育。 1926 年,他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31 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创办多个工学团;1933 年,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1935 年,在“八一宣言”感召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6 年 7 月 25 日,因长期劳累过度,陶行知在上海不幸离世,享年 55 岁。他用一生践行了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教育的前行之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