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3岁高龄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得知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并进攻

易云的世界 2024-10-15 16:27:02

1951 年,93 岁高龄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得知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并进攻韩国首都汉城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感慨万分。 萨镇冰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家庭,祖上虽有显赫的背景,但到他这一代,家庭已显清贫。 6岁时,萨镇冰便拜入名师王崧辰门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11岁那年,他进入马尾船政学堂。这所学堂不仅教授传统的文化课,还特别注重现代化的航海知识,是当时清朝海军人才的重要摇篮。 萨镇冰的天赋和努力很快显现出来。在船政学堂的学习中,他成绩名列前茅,表现尤为突出。几年后,他被选为清朝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和刘步蟾等人一起远赴英国皇家水兵学院学习。 当时,清政府正处于洋务运动的热潮中,国家急需掌握西方军事技术的人才,萨镇冰等人就是这股潮流中的佼佼者。他在英国的学习不仅让他掌握了先进的海军技术,更开阔了他的国际视野。 留学归来,萨镇冰投入到了清朝海军的建设中。他起初担任教习,教导学生航海和军事技术。作为第一批接受西方海军教育的中国人,他明白中国海军和西方强国海军之间的巨大差距。他严格要求学生,传授给他们从西方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几年间,萨镇冰亲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海军军官,他们后来成为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 1894年7月,日本海军突袭北洋舰队,清政府引以为傲的“亚洲第一舰队”瞬间遭受重创。萨镇冰当时被派驻守日岛,这个海岛位置偏远,气候恶劣,岛上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然而,萨镇冰以其严格的治军作风,带领士兵们顽强守卫。 战斗的日子异常漫长。日军派出18艘舰艇,分批次对日岛发动猛烈进攻。此时正值冬季,风雪交加,物资匮乏,士兵们饥寒交迫,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他们在这片孤岛上整整坚守了11天,直到接到提督丁汝昌的撤退命令才撤离。作为军人,萨镇冰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北洋海军的覆灭让他心如刀割,但这场惨败并未让他屈服。 甲午战败后,清朝政府对幸存的海军官兵不予重用,甚至将他们革职遣返。萨镇冰也不例外,战后他回到了家乡福州。 回到家乡的萨镇冰,面对的是更加现实的困境。父母相继去世,妻子也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家中生活窘迫,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军人的尊严,到当地的官绅家里当塾师,靠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 1898年,清政府决定重建海军,萨镇冰被重新起用,担任水兵管带。随后,他的职位一路上升,成为广东水师提督,并最终担任北洋海军统制。 这一次重返海军,萨镇冰全身心地投入到海防建设和海军重建中。他亲自指导军官的训练,带领士兵进行战术演练,毫不懈怠。1902年,萨镇冰在烟台创办水师学堂,专注于培养海军人才。作为校长,他亲定校规,亲自授课,教导学生驾驶和战术训练,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海军骨干力量。 随着清政府的腐败和民间的动荡,萨镇冰逐渐意识到,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国家的正常运转。他看着海军,心中充满了忧虑。为避免海军卷入军阀混战,萨镇冰提出了“海军是国家的军队,不参与党派斗争”的理念。这一理念不仅保全了当时的海军力量,也为后来的海军独立性奠定了基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摇摇欲坠。萨镇冰身为清朝高级官员,面临着艰难的选择。面对革命军的邀约,他虽然不愿公开背叛清廷,但也不愿意站在历史的对立面。最终,他选择了保持中立,不参与任何军阀派系的斗争,也默许了海军内部的起义。 在军阀混战的时期,萨镇冰历任商船校长、福建省长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始终保持着对百姓的关心,尽力在复杂的局势中为人民谋福利。百姓们称他为“活菩萨”,感激他在动荡中的为民情怀。 抗日战争爆发后,已经年过七旬的萨镇冰依然没有停下脚步。他奔走在全国各地,为抗日筹集资金,联系海军旧部,积极支持抗战。尽管年事已高,他依然不忘自己作为军人的责任与使命。1949年,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蒋介石邀请萨镇冰赴台,但他坚决拒绝,选择留在大陆。他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共产党,并协助保留了一批海军人才,准备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1951年,萨镇冰已经是93岁高龄。他亲眼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攻入汉城的胜利。这个时刻,让他想起了57年前的甲午战争,那个让整个国家陷入屈辱的惨败。他心潮澎湃,赋诗一首,感慨中国终于在国际战场上重新崛起,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命运。萨镇冰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未来的无限希望。 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在福州逝世,享年94岁。他的一生,跨越了中国最动荡的百年,见证了从清朝到新中国的沧桑巨变。他的忠诚与坚韧,成为了中国海军精神的象征。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为他发来了唁电,表达了对这位爱国老将的深切敬意。

0 阅读: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