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网上关于前三十年争论不休。我支持或反对都在每篇楼主的留言栏目里。今天我要

盼夏谈趣 2024-10-14 18:05:52

一直以来网上关于前三十年争论不休。我支持或反对都在每篇楼主的留言栏目里。今天我要单独以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民说说网上一些不实之词。第一个人没有自由,出门必须开介绍信。这是瞎说。现代出门必须有人份证,那时出公差开介绍信,私人住医院,住公家旅店要介绍信。私人没有旅馆。说互相串门子也不能。纯粹是胡说八道胡编乱造诬蔑诽谤。我老爷解放前是保长,解放时被定为地主。每年要到三个女儿家住些天。我妈是老大。先来我何村。我们村离我老爷村六十里。住几日再到二女儿村距我们村十里。再到三女儿家离我们村十五里又住几日。三个月儿家住下来约半月。多数都是正月来。我姑姑们离离我家近。三个姑姑家都是地主,我们是贫农。姑姑们经常背着孩子们来住娘家。娘家就是我们和我大爹家。姑夫也经常来。十几里地步行一小时多。我爷爷奶奶早在解放前就去世了。我五四年生没见过。我们这些后辈更是经常互相串亲戚。包括老爷都是步行。开什么介绍信。问问走亲访友的农民谁知道?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七十年代生产队的男女老少去包头逛大街,坐生产队大马车一天一夜到了包头市我们村的车马店,几十号人,一住半月。吃的自己带莜面白面荞面在车马店做,吃饭不花钱,住店不开钱。如果开介绍信住店谁舍得花店钱?一直到包产到户以后才取消了车马店。生产队不存在了,车马店自然消失了。再说人员流动。内蒙古现在两千多万人,有一千五百多万都是五六七十年代流动过来的。东北,山东,河南,四川最多。如果需要介绍信这里能接收这么多人吗?正因为不用介绍信,流动人口来某个村,某个街道住下来,生儿育女,成家立业,自然而然成了当地户口。我有一个叔外父,就是河南一家人来岳父村把三女儿嫁给了叔岳父。今年叔岳母还回河南老家看了她两个九十多岁的姐姐。叔岳母的父亲在女儿生了小孩后又带两个儿子去了新疆。因为河南人有文化,去新疆叔岳父当了大队会计,两个儿子去公社后来升了书记。去问问从老家出来到全国各地落户生存的人哪个开过出门介绍信?第三个问题吃不饱饭。如果吃不饱饭,怎么开渠打井筑水库平梯田,那可都是重体力活。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一天干那么重体活吃不饱行吗?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生产队国家规定最低标准380斤原粮。按八两成品算是304斤。还有自留地。我家哥姐没成家时六个人自留地每年产600斤左右原粮。土地生产队每人分1000斤,自留地里还有5000斤。我家每年到煤偷卖土豆。每年土豆多数喂了猪。怎么会吃不饱。我们家大人多没多少余粮。三姨家八个孩子十口人每年有多余的粮食和布票。我娶媳妇时三姨家支助粮食和布料。我姐今年八十岁,姐夫八十二岁。她们家六个孩子八口人。每年春节五十斤炸油糕,一百斤炸油蛋蛋和金银条。农村特色小吃。麻花,油圈圈。正月初一开始她家每天人山人,炕上地下坐着站着一屋子人听笑话。姐姐当炕放个大笸箩,里面装满小吃麻花,谁想吃谁吃。没吃的能那样浪费吗?第四任务猪和鸡蛋。从解放后母亲说她每年卖口猪。怪父亲没本事,全凭她每年卖猪养家,换油盐酱醋钱。我记忆中我家每年至少卖一口猪。如果好年景养三口猪就卖两口,母亲从来没去生产队的地里干过活。并不是母亲是地主出身的大小姐,而是我们这里的农村习惯。成家了妇女就不下地干活。一直到包产到户以后成家了也得下地干活。我们七七年成家妻子没去地里干过活。包产到户以后妻子背着不会走路的女儿大夏天去锄地。我七八九岁每年主要是夏秋拔猪菜。十岁才上学不用拔猪菜了。母亲那个年代的人妇女每天在家做饭。家里有六十岁以上公婆还给另灶。做全家人的饭,洗衣缝补衣服,拔猪革养猪。我十几岁时睡一觉醒来半夜母亲还在做鞋。我两姨八个孩子,还有一家十个孩子。孩子们的鞋做不完?冬天换不上棉鞋。不管有多少孩子,即使挣再少工分,生产队也全部按人头分口粮。所以说挣不败粮钱不给分粮食是胡说八道。国家政策不让饿死一个人。谁敢扣住不给分社员就靠。我队有一个光棍汉全年不劳动,到处不是进山打猎,就是给山沟沟里赌博场站岗放哨。有一年生产队的粮扣下一半,人家告在公社全给补上了。再说任务猪和任务鸡蛋,更是胡说八道。农村女人不下地劳动,不喂猪靠什么补充经济?喂猪还必须毛重达到一百叁拾斤。不够130斤不要。有时卖猪排队走后门。母亲就和供销社收猪负责人攀亲戚走后门想卖两口猪。那人说先卖一口大的,那口再长两月。至于鸡蛋怎么下任务?有喂十来个鸡的,有喂三五个的。还有大鸡死了小鸡没长成。所以根本没有任务蛋一说。没法拿标准。总之,说话要实事求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