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8年,秦始皇拿到了吕不韦欺君罔上的口供。吕不韦却从容地问:“大王要杀我

含雁聊历史 2024-10-14 14:47:52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拿到了吕不韦欺君罔上的口供。吕不韦却从容地问:“大王要杀我了吗?”嬴政沉思良久,留下四字:“罢了罢了”。 吕不韦的门客们都恭贺他躲过一劫。不久,吕不韦收到嬴政的信,看完就自尽了。 信笺轻展,墨色未干,字里行间,却似藏着千钧之重,压得吕不韦心头一沉。他缓缓合上眼,那四个简单的字——“罢了罢了”,在脑海中反复回响,如同暮鼓晨钟,敲响了他一生辉煌与落寞的终章。 信中,嬴政并未直接言及生死,却字字句句透露出对吕不韦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他提及往昔,从吕不韦扶持异人(即后来的庄襄王)登基,到自己年少时得吕相悉心教导,那些共同度过的岁月,如同一幅幅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展。然而,笔锋一转,嬴政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吕不韦的过错:权倾朝野,私养门客,甚至有谋逆之嫌,这一切都让年轻的帝王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与不安。 “罢了罢了”,既是嬴政对过往恩情的释怀,也是对现状无奈的妥协。他深知,若直接下令处死吕不韦,必将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可能动摇国本。而吕不韦的势力虽已不如往昔,但其在民间的威望与影响依旧不容小觑。因此,嬴政选择了一种更为隐晦而决绝的方式——让吕不韦自行了断,既保全了皇家颜面,也给了吕不韦一个体面的结局。 吕不韦读完信,心中五味杂陈。他一生跌宕起伏,从商贾巨富到秦国丞相,再到如今的阶下囚,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他深知,自己的命运早已与这大秦帝国紧密相连,无法割舍。而今,面对嬴政的“慈悲”,他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明白,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法逃避。 他环视四周,那些曾经跟随他的门客们,如今或已散去,或正焦急地等待他的决定。吕不韦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他缓缓站起身,走向书房的案几,提笔写下了一封遗书,将自己一生的经历、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一一倾诉于纸上。 遗书写毕,吕不韦唤来心腹侍从,将信交予他,并吩咐道:“待我死后,将此信呈于大王,让他知晓我的心意。”侍从含泪点头,心中满是悲痛与不舍。 随后,吕不韦独自步入后院,那里有一株他亲手栽下的老梅树,正值寒冬,梅花傲霜斗雪,竞相绽放。他站在梅树下,望着那点点红梅,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平静。他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世间的美好与哀愁都吸入心底,然后,他缓缓地拔出了腰间的佩剑。 剑光一闪,划破了冬日的宁静,也结束了吕不韦波澜壮阔的一生。鲜血染红了雪地,也染红了那朵朵红梅,仿佛是在为他的一生做最后的注解。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嬴政接到吕不韦的遗书,读罢之后,沉默良久。他深知,吕不韦虽有过错,但其对秦国的贡献亦不可磨灭。他下令厚葬吕不韦,并追赠其为“文信侯”,以示对其一生功绩的认可与缅怀。 而吕不韦的死,也标志着秦国权力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嬴政借此机会,进一步削弱了朝中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来的秦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岁月流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吕不韦的名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他的故事,却如同那株老梅树下的点点红梅,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提醒着后人:在权力的游戏里,没有永远的胜者,也没有绝对的失败者。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奋斗,而最终的结局,往往是由时代与命运共同书写的。

0 阅读:620
评论列表
  • 2024-10-14 23:57

    文信侯不是追封的,本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