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同盟会内胡汉民与宋教仁一次历史性辩论 (一个是孙中山阵营二把手,一

冷雁玩转过去 2024-10-13 05:14:14

1912年,同盟会内胡汉民与宋教仁一次历史性辩论 (一个是孙中山阵营二把手,一个是华兴会二把手,一个国民政府首任立法院院长,一个是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他们之间有多次辩论,他们论战只是党内交手,远没达到敌我程度。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一直是民国重大课题,这两位同盟会元老级理论家是如何辩论) 1、宋主张中央集权,胡主张地方分权。 2、宋(教仁)谓:"起义以来,各省纷纷独立,而中央等于缀脆,不力矫其弊,将成分裂,且必中央有大权,而国力乃可以复振,日本倒幕,是我前师。”(宋教仁主张中央要集权,国家才能重振,要不然各省独立,分造成国家分裂) 余(胡汉民)谓:“中国地大,而交通不便,满清未造,惟思以集权中央,挽其颓势,致当时有中央有权而无责,地方有责而无权之讥,而清亦暴亡,则内重外轻,非必皆得。且中国变君主为共和,不能以日本为比。美以十三州联邦,共和既定,即无反复。法为集权,而黠者乘之,再三篡夺,我宜何去何从。况中国革命之破坏,未及于首都,持权者脑中惟有千百年专制之历史,苟其 野心无所防制,则共和立被推翻,何望富强?"(胡反驳宋:1、中国地大,交通还很落后,集权容易造成有权无责、内重外轻。2、日本是立宪,不是共和,美国适当分权,没有造成政治反复。3、中国革命未波及到1912年的首都北京,集权容易被一些野心家利用。) 3、宋谓:"君不过怀疑于袁氏耳。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 者,亦不得不就范,无须以各省监制之。"(宋教仁回应,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可以限制袁世凯) 余谓:"内阁制纯恃国会, 中国国会本身基础,犹甚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抵抗,恐踏俄国 一九O五年后国会之覆辙。国会且然,何有内阁?今革命之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之余毒,积于中央,此进则彼退,其势力消长,即为专制与共和之倚伏。倘更自为削弱,噬脐之悔,后将无及。"(胡认为,当时中国的内阁制和国会都很薄弱,经不起强权的压迫,将后悔莫及。历史证明,胡的非常有预见) 4、客观来说,胡宋之争,都有几分道理。只有宋没看清当时中国的现实,袁世凯恰恰是野心家,不可能给你责任内阁,后来国民党议员们都赴任了,总理仍然掌握在北洋派手里。而分权确实是造成民国军阀之因素,所以胡后来总结教训,在国民政府提倡中央和地方均权。

0 阅读:0